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型电极”相关结果1115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6-08

      宽温域、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并实现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示范。...项目将针对极端条件下锂离子电池面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发展适用于极端条件的电池原位/非原位表征技术,系统研究极端条件下电极、电解液及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动态演化规律和失效机制,研制出兼具耐低温、抗高温、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5-30

      、气体电极新型电化学表界面动态模型;探明电、磁、力、热、光等多物理场耦合下的电荷转移新机制,研究流体电池热质传递和电化学反应耦合过程,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数字孪生系统和碳足迹模型。...针对现有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短和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创制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新型电解液、比能高和稳定性好的正负极新材料和电池新架构;结合原位表

      绽放“高光”,人气爆棚|中车时代电气实力亮相上海SNEC光伏展

      来源:中车时代电气2023-05-30

      方案覆盖中压交流、中压直流等丰富的应用场景,达到配电极简,实现新能源发电及负荷就地闭环消纳,将引领新一轮源端和负荷端供配电变革。...光伏中压直挂解决方案直挂式解决方案采用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接并入中压电网,提供了一种新型入网方式,具有高效、高频隔离及电网友好优势,可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融合。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5-26

      公报说,相比于目前常见的空气电池,这种新型全固态空气蓄电池安全性更高,并且使用材料不含水分,不会因水分导致电极性能下降。今后通过提高材料性能,改善耐久性等,这种电池有望用作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等的电源。

      展会回顾 | CIBF2023国际电池展完美落幕

      来源:尚水智能2023-05-19

      5月18日,尚水智能首席技术顾问谢平波发表了“新型干法粉体装备在锂电材料的应用”主题演讲。...5月17日,尚水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杜保东发表了“未来锂电池电极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主题演讲。杜院长表示“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安全性以及更长的循环寿命”是新能源电池技术发展的终极方向。

      创新不止 动储可期丨捷威动力亮相CIBF2023

      来源:捷威动力2023-05-17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将应用固研先进电池联合实验室开发的新型快离子导体电解质,电池性能进一步提升。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500wh/kg,现已完成原型产品构建。...第一代半固态电池:通过构筑高稳定性电极界面和固态电解质阻隔层,在不降低电池性能前提下极大提升电池安全性,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 在满电态下可通过3mm贯穿针刺测试,且具备25分钟快充能力和2000

      钠电产业化元年 贝特瑞“探钠350”硬炭材料率先发力

      来源:贝特瑞2023-05-16

      在发布会上,贝特瑞宣布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国产自主化上已实现重要突破,其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 具有较大的石墨化度、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介孔孔容等优点,同时兼顾多级孔径可调,新型扩散层碳材料...该电芯测试线具备锂电、钠电、固态电池制备能力和干法电极制作技术,可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组合应用和电芯开发提供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

      中国绿色制氢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来源:现代化工2023-05-11

      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及科研院所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新型制氢技术或低价制氢技术,但距其产业化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2.1.3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高温电解水技术,操作温度为700~1000℃,其结构由多孔的氢电极、氧电极和一层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组成。

      "星G智造基地"!3GW全钒液流电池工厂落地江苏常州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5-04

      作为一家专注于开发和生产新型储能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星辰新能致力于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全钒液流电池。...公司依托液流电池领域承担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课题的刘素琴教授及中南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对电解液、电极、隔膜等关键材料进行改进,产品研发贯穿电解液、电堆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与迭代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4-17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国内的相关企业正逐步推进电解液、质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环节国产替代,腾飞在即。钒资源天然优势 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在2016年,国家能源局批复了第一个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的储能调峰电站。

      2022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出货量达3.7万吨 同比增长68%

      来源:新产业智库2023-04-13

      导电剂是锂电池关键辅助材料之一,在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起到收集微电流的作用,以减小电极的接触电阻并加速电子的移动速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4-11

      因此,开发对锂金属负极稳定的新型快离子导体框架结构是发展高比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面临的关键挑战。...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李震宇课题组与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课题组合作,设计开发出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实现了无任何电极修饰且室温可运行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04-10

      但是,开发对锂金属负极稳定的新型快离子导体框架结构,一直是发展高比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面临的关键挑战。针对以上问题,团队成员进行科研攻关。...北极星电池网获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李震宇课题组与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课题组合作,设计开发出一种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可实现无任何电极修饰且室温可运行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中科院物理所研制700Wh/kg超高能量密度软包锂二次电池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23-03-31

      一方面,需要开发新型电极材料提高材料储能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极限的电池设计,比如增加电极厚度、减少电解液等非活性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占比等。...研究人员通过拓宽富锂锰基氧化物的充放电电位获得更高材料储锂容量、采用隔膜涂层技术解决超薄锂大面容量沉积可逆性、并探索厚电极、贫电解液、超薄集流体的匹配性应用等综合策略,最终实现了超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可逆充放电

      从小透明到储能新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或迎春天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3-16

      由于全钒液流电池是通过电解液中钒离子价态的变化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没有电极固体中复杂的副反应,即使常年运行由于微量的副反应和正、负极电解液微量互串的累计造成容量衰减,也可以通过在线 或离线再生反复循环利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4.5%、液流电池储能1.6%。液流电池占比明显提升。

      星辰新能液流电池长沙研发中心落成启用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3-06

      钒储能电池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液流电池标委会成员,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素琴教授表示:“全钒液流电池是综合技术指标最领先、产业化落地最靠前、国家政策最鼓励的新型长时储能路线之一

      来源:中国电子报2023-02-22

      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钠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是一种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由于材料研发困难和实际需求有限,钠离子电池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且研究进展缓慢。...《“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

      新型储能 :“稳定器”发展再提速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3-02-22

      此外,干法电极、高精度预锂化、固态化等技术,以及耐高温、高安全的储能电池有望在今年研发成功,值得业界关注。压缩空气储能方面,2023年的主要看点是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技术的快速迭代。...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投资建设将迎来加速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新型储能在2023年将延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储”为手段,以“调”为目的,推动清洁电力生产与消费更加高效、灵活和稳定。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2-20

      ◆◆◆原型机可扩展且易于制造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光电纳米材料分子工程实验室的化学工程师、首席研究员凯文·西沃拉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研究成果,革新之处在于发明了一个新型气体扩散电极,这种电极透明

      减配量产的4680电池为什么热度不减?

      来源:汽车营造社2023-02-16

      据外媒,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了特斯拉电池干电极领域四项专利,其中包括干电极薄膜和微颗粒非纤维性黏结剂、新型电极黏结剂、储能设备的金属元素和碳混合物及制备3-r-1,4,2-二恶唑-5-酮化合物的方法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