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首先在生产设备方面,一方面4680电池对电池卷绕机的精度要求较高,但因为电芯体积较大,对齐也更加困难。而全极耳技术因为多了集流体黏附工艺,也是全新的挑战。
其次,特斯拉提出的干电极技术相比传统的湿法技术,干法电极成膜的均匀度和一致性更难控制,而电动汽车电池的电极又较大较厚,因此生产的难度更高。
除此之外,4680电池还出现了被认为是“减配”量产的问题。
此前,特斯拉曾表示4680电池的负极将采用碳化硅材料以提高能量密度,但当前碳化硅材料仍然存在成本过高且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这在现阶段只是空头支票。
2022年8月,美国的The Limiting Factor技术机构在拆解特斯拉4680电池时发现其负极材料中仅包含石墨,并不含硅材料。这也证实了现阶段的4680电池并没有采用碳化硅新材料,所以现阶段的4680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减配版本。
但近期特斯拉在4680电池干电极技术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
据外媒,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了特斯拉电池干电极领域四项专利,其中包括干电极薄膜和微颗粒非纤维性黏结剂、新型电极黏结剂、储能设备的金属元素和碳混合物及制备3-r-1,4,2-二恶唑-5-酮化合物的方法等。
并且最近特斯拉在得州的超级工厂安装了两台巨大的压力机,外界认为这两台机器极有可能被用来进行干法电极的生产。
02、进入大规模量产前夜 车企、电池厂持续加码
2020年正式亮相之后,特斯拉就在其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进行试制4680电池,目前电池的良品率已经从最开始的20%升至92%,并在2022年开始了小批量交付。
据特斯拉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4680电池产能已经大幅提升,目前每周可生产86.8万颗电芯,足够装备1000多辆电动汽车。
此外,今年1月特斯拉又宣布将投资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85亿元)扩建美国内华达州工厂的生产设施和产能,并将重点生产内部的 4680 电池和特斯拉Semi卡车。
当然,仅靠特斯拉自己的工厂产能显然是无法满足其整车生产的需求的,因此其电池供应商们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4680电池产线。
据外媒报道,松下预计最快于2023年3月在日本和歌山县工厂量产4680电池,给特斯拉批量供货;并且规划在 2025 年 3 月之前投资 6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9.9亿元)在堪萨斯州建立电池厂生产4680电池。
LG新能源方面,其新建的4680圆柱电池生产线,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年产能可达到9GWh。此外,三星SDI也正在韩国天安为特斯拉建立4680电池测试产线。
马斯克在近期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内部4680电池的长期产能目标是超过1000GWh。
据中金研报,特斯拉率先应用4680电池将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效应,并成为电池技术发展的一条结构主线,今年极有可能将会成为4680电池规模化量产的元年。
特斯拉将4680电池带入规模量产的前夜,也加速了整个行业对于大圆柱电池的布局。目前来看,确实有不少整车厂、电池厂商已经在快速跟进。
据不完全统计,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大众等外资车企均官宣了将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路线,预计在未来2年内,大圆柱电池将会陆续登陆旗下车型。
其中宝马已经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达成协议,后者将在2025年正式为其供货46系列的大圆柱电芯。
就在上月,外媒还报道称,过去一直使用LG新能源供货的软包电池的通用汽车或将转向大圆柱电池,甚至一度因为此事搁置了与LG新能源在美国建立第四家联合电池工厂的计划。
而一汽、江淮、东风岚图、小鹏、蔚来等国内主机厂们也释放出了对大圆柱电池的兴趣。
国内电池企业方面,最早进行大圆柱电池研究的是比克电池。2016年,比克电池就进行了大圆柱电池全极耳技术研发,今年1月28日比克电池大圆柱电池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常州。
蜂巢能源在2021年4月上海车展上也曾公布过一款23Ah的4680三元锂电池产品,但量产时间暂不明朗。
去年12月底,亿纬锂能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封装方式同样采用大圆柱形态,并且亿纬锂能还表示其46系列大圆柱锂电池将在湖北荆门实现量产。
而国轩高科也在去年12月亮相了其首款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品,其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10Wh/Kg,常温下18分钟能快速充电至80%。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力神电池等厂商也在规划其大圆柱电池产线,预计在未来2年内进行量产。
03、大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产业链企业迎新增长
比克电池副总裁樊文光指出,预计在未来5-10年内,不少新能源车企将会在其经济车型上采用方形或者刀片磷酸铁锂电池,中高端车型采用大圆柱三元电池。
他表示,保守预测,到2025年大圆柱电芯至少占整个市场30%以上的份额,市场前景较为可观。
随着4680电池等大圆柱电池装机量攀升,预计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如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加工设备的需求也会大幅增长。
其中重点涉及到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电解液中的新锂盐LiFSI、导电剂材料中的单壁碳纳米管CNT、大圆柱结构件以及激光膜切设备、涂布机、卷绕机高速激光制片机、焊接设备、中段装配设备等。
目前高镍三元材料产业链企业龙头股为当升科技,2021年,当升科技公司实现净利润10.91亿,同比增长183.45%,近五年复合增长为44.51%;毛利率18.24%。2020年,当升科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占比达77.8%,国内出货量第一。而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丰元股份、宁德时代等也都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龙头上市企业。
硅基负极方面,杉杉股份是目前市场上少数具备硅基负极规模化量产能力的负极材料企业。
新型锂盐LiFSI方面,天赐材料则是行业龙头,目前天赐材料LiFSI装置目前已达到稳定生产状态,达到年产4000吨水平。
在生产设备方面,逸飞激光、互赢科技、铂纳特斯等都是4680大圆柱电池关键上游企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已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作为低空领域的重要载具,多家车企旗
圆柱应用多点开花。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的提升。而随着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从电动汽车到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一场围绕终端应用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以上均预示着行业洗牌正在酝酿。大圆柱借力高端车型破局,制造效率与标准化优势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际,新政策如同一股清流,促使企业摒弃昔日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转而聚焦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高安全、长寿命的储能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容百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4年,公司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销售超2.7万吨,公司的高镍及超高镍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未来的主要方向,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投入,其中,半固态电池用超高镍正极材料保持稳定出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全球化,再次得到了我国高层和全球主流车企的坚定支持。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据了解,作为中国高规格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外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今年的年会除中国以外,共有21个国家的86位跨国企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发行目的用于实施“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募投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约23GWh的圆柱磷酸铁锂动力储能电池产能以及年产约21GWh的46系列三元大圆柱
随着欧洲“电池之光”的“陨落”,欧洲本土企业自主“造芯”之路已然崩塌。当地时间3月12日,Northvolt正式宣布在瑞典申请破产。据其透露,尽管此前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案,甚至去年11月在美国启动了破产保护重组程序,力求实现财务重组,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得维持运营的必要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其董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28.2亿只,同比增长3.6%。EVTank指出,虽然总体出货量仅微增长,但是出货量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24年全球EV用动力圆柱电池同比下滑11.0%,电动工具用圆
4月22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度财报,这也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差”成绩单。季度总营收193.35亿元、同比下降9%,而净利润则仅有4.2亿元、同比下降七成,这也是近五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还不及2021年一季度的水平,与此同时运营利润率也降至2.1%的历史最低。而且特斯拉还在本次财报中披露,因采用了新的加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刚果(金)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姆亚雅(PatrickMuyaya)表示,鉴于2月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已推动钴价反弹超过50%,该国可能会延长为期四个月的出口限制,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钴产量约占全球供应的78%以上。上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
突破技术工艺,稳步提升产线良品率,以及规模化交付能力,成为国内大圆柱产业链企业的一致目标。大圆柱电池产业迎来多元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破晓时刻”。近日,特斯拉宣布4680产能达到17GWh;云山动力投产了1.5GWh大圆柱电池量产示范线。2月,宝马宣布其新一代大圆柱电池即将装车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韩国2025年国际电池展在首尔开幕举办,LG新能源展示了其最新的电池解决方案——新一代46系列圆柱形电池。据悉,LG新能源本次展出的新一代46系列圆柱形电池包含三个型号,分别是4680、4695、46120,与2170电池相比,该系列电池能量与输出至少提升五倍,同时具备快速充电和高空
大圆柱电池风潮卷土重来。先是特斯拉在2024全年实现自供4680装机量从0.1GWh提高至8GWh的飞跃,再是近日宝马集团再强调,2025年宝马创新大圆柱电池即将上车。其中,特斯拉作为推动大圆柱电池上车的关键角色,在2024年自供装机量跃升以及干法正极技术的突破,将为其得克萨斯州、内华达州两大超级工厂百GW
又一家锂电客户宣布破产。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立即停止运营。Canoo在其破产申请(以及其子公司的申请)中表示,估计其资产价值1.26亿美元,欠债权人超过1.64亿美元。0160000笔订单泡汤Canoo诞生于电动汽车“淘金热”的时代,并且是这一时期较为引人注目的电动汽车初创
近期,宁德时代宣布,从2026年开始,将陆续在全球和中国市场为宝马“新世代”车型架构的纯电车型供应圆柱电池,再度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到大圆柱电池上。海外市场,历经4年坎坷,特斯拉率先推出的4680大圆柱电池推进全面量产。9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其所有工厂已生产出第1亿块4680电池,此时距其宣布第5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有昇兴股份:昇兴股份公司制罐技术行业领先,4680电池壳与罐体形状类似,昇兴股份公司是否有将现有设备改进制造4680电池壳的计划?建议贵公司投入科研经费进行“制罐设备技术改进制造4680电池壳”立项。对此,昇兴股份表示,公司已在泉州投建新能源项目,将
高盛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电池均价预计将降至111美元/kWh,到2026年将进一步降至80美元/kWh。全球电池均价图片来源:高盛近日,高盛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电池组层面,2023年,全球电池均价已从2022年的153美元/kWh降至149美元/kWh。高盛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电池均价预计将降至111美元/kWh,
11月6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公布2024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最新数据。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599GWh,同比增长23.4%。排名TOP10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中创新航、SKOn、三星SDI、松下、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其中共有6家中国电池企业,装机量总计388.9GWh,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北极星储能网在天眼查APP获悉,4月27日,东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曲涛,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宁德时代在山东接连注册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4月28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佛山市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重点支持回收体系建设和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家电、废旧汽车、退役动力电池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鹿山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硅碳负极功能粘接材料(PAA)可用于液态/半固态/固态锂电池中硅基负极极片的粘接。已通过3C电子客户的系统性验证,能够有效提升硅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与电池续航,已批量供货。在动力电池应用方面,已完成汽车领域知名企业小试验证,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6日,赣锋锂业发布签订合同的公告,显示赣锋锂业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全面开展产业培育和长效发展合作,建立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发展关系。约定公司拟在杭州拱墅区投资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