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池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企业正文

钠电产业化元年 贝特瑞“探钠350”硬炭材料率先发力

2023-05-16 14:30来源:贝特瑞关键词:贝特瑞硬炭负极材料深圳电池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16日,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贝特瑞在深圳2023CIBF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及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贝特瑞中央研究院李子坤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探钠350”材料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材料比容量可达145 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将大幅提高钠电池的容量及循环寿命,并显著提高充电效率及极低温性能。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因其在资源、低温性能和功率性能等方面表现的优势,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和铅酸电池的升级替代,2023年也被成为钠电产业化元年。

即使如此,钠离子电池真正落地应用,对产业链上下游成熟程度依赖度较高,尤其是材料端的技术水平。对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最大的短板是能量密度,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在于正负极材料。贝特瑞此次发布了探钠350硬炭负极和贝钠-O3B氧化物正极材料,综合性能在行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为160Wh/kg的钠离子电芯设计和制成提供了坚实基础,也预示着在钠电产业链产业化进程中实现了最为关键的技术突破。

1.jpg

在行业中,主流材料企业专注正极或者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同时兼顾的企业属于少数。贝特瑞在钠电正负极材料领域同步研发与迭代,可以不受其他材料端的限制,快速实现新产品性能验证,这背后展现了其二十多年深耕电池材料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去年8月,贝特瑞在全新升级的中央研究院曾展示其对标一流电芯企业,升级建设整套全新半自动化示范电芯测评生产线。该电芯测试线具备锂电、钠电、固态电池制备能力和干法电极制作技术,可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组合应用和电芯开发提供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测试,贝特瑞为下游应用做到了全流程研发保障,对钠电产业化加速应用也将起推动作用。

当下,钠电可以与锂电在短周期的储能器件上形成互补,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以及超快的市场发展步伐,应用需求的高标准化等逐渐凸显,长周期储能则需要更高量级能量密度的能源技术,比如氢燃料电池。

关键材料创新突破,让下一代低铂载量、长寿命、超大功率燃料电池成为现实

2.jpg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零污染、零排放、补能快等特点,是二次储能电池技术的有效补充。在发布会上,贝特瑞宣布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国产自主化上已实现重要突破,其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 具有较大的石墨化度、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介孔孔容等优点,同时兼顾多级孔径可调,新型扩散层碳材料“探氢BGD”则可进行定制化的微孔层孔调控,并具有高结晶度和极低的表面缺陷与含氧基团,能使材料本征表面长期维持超疏水状态。确保了大电流下的气体传质需求。将助力国产燃料电池实现更少的贵金属用量、更高的功率密度、更优的水管理能力,更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

膜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催化层是燃料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场所,对能量转化效率、输出功率、使用寿命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气体扩散层是注入燃料电池中的反应物在进入催化层之前的初级分配和反应后产物从催化层排出的场所。

目前催化层中使用的电极碳材料及气体扩散层的碳粉几乎全部是从美、日等国进口的特种导电炭黑材料,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面向燃料电池需求的产业化产品。贝特瑞发布的这两类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在多个方面均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并完全由企业自主研发,在国内来说是第一次,可以说是国产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从0到1的突破,补全了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在电极碳材料的缺失环节。

3.jpg

此外,在政策端和市场端的推动下,燃料电池产业正在深入发展。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发布,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路线日渐清晰,各类应用场景均在加速落地。在氢燃料电池重卡领域尤其突出,而燃料电池催化层、催化层关键材料的成功自主产业化,也将助力我国氢燃料电池重卡汽车低碳化发展。

随着钠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材料的成功研发及产业化,贝特瑞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中拓展了更全面的材料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更多材料选择。2000年成立的贝特瑞,一直深耕于新能源材料领域,曾推出国内第一款高容量锂电负极材料818,并在全球率先实现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目前其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持续领先的背后是贝特瑞面向客户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对碳材料的极致探索,为电池企业及终端提供落地应用的材料解决方案。根据年报数据,2022年贝特瑞研发费用投入超过12.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2%,在整个新能源材料行业可谓是独占鳌头。据悉,贝特瑞还在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前沿方向。

2023年,新能源行业发展进入新格局,贝特瑞领先的技术实力将为其全球市场锚定更广阔的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贝特瑞查看更多>硬炭负极材料查看更多>深圳电池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