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网转型升级”相关结果4889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4-25

      推动主网网架转型升级,确保到2025年实现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到2027年实现500千伏电网地市全覆盖。...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网黑龙江电力牢牢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就是以新能源为主体这个本质特征,大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高水平做好电网发展规划。

      来源:中电联2024-04-24

      电网完成投资766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直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0.4%;交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9.7%。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占总新增装机比重达九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3%,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7.1个百分点,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张开利: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能质量管理的路径与建议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04-23

      电能质量管理现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领域全面转型升级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是我国确保能源稳定供应需面对的重大考验和挑战。...随着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能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将越发突出。

      18MW样机下线!东方电气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再添新成员!

      来源:东方风电2024-04-22

      面向未来,东方电气集团将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更多绿色澎湃动能。...自主开发大型风力发电机各项试验结果与设计吻合度高,电气性能优、振动小、噪音低、谐波低、温升均匀;采用变压器上置方案,解决扭缆问题的同时也降低电缆损耗,机组效率高,发电量好;采用全功率变流器三电平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电网性能

      来源: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24-04-19

      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日益提升,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已经成为影响用户生产最严重的电能质量事件,电压暂升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不可忽视。...编制国家标准《电能质量 电压暂升、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能有效规范电压暂升、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的指标及测试、统计和评估方法,对保障电网和用户的经济高效运行,维护供电、用电及设备制造等各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8

      配电网作为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供电场景丰富,因此亟须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多样的供电需求。...一方面,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激增,部分分布式光伏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光伏发电功率已层层上送至220千伏甚至是500千伏电网,引起输电网络潮流的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04-17

      未来,抽水蓄能设备更新改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将愈发凸显。...关键设备更新将提高这台已投运25年老机组的运行能力,提升电网消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响应速度。设备更新的推进得益于科研攻关的成功。

      配电网:新质生产力沃土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7

      他同时指出,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贵州:推动支撑性煤电项目等容量替代建设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4-04-16

      对支撑电力稳定供应、电网安全运行、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的煤电项目及其用煤量应予以合理保障。...鼓励燃煤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服从电网调度管理。鼓励关停规模小、煤耗高、服役时间长、排放强度大的煤电机组,推动支撑性煤电项目等容量替代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4-15

      面对极端天气下严峻的能源保供形势,我们全力调集筹措资源,开展电网融冰除冰行动,提前制订电力抢修预案,协调打通油气绿色通道,成功应对极端气候下的能源保供问题。”...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表示,站在新的起点,湖南省将紧紧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大势和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着力打造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ESIE2024展会直击!沃太能源创新"平台+项目"模式,吸睛无数

      来源:沃太能源2024-04-12

      01/让能源数智化、管理可视化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当今,能源管控数智化已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平台与光储充、可调负荷相结合构成的园区级虚拟电厂,对外可实现与电网的友好互动,对内可以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实现让能源数智化、管理可视化。

      来源:电联新媒2024-04-11

      电网形态的变化来看,大电网、微电网和孤网多形态共存,电网从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向多电源网络结构演变,交流和直流输电协同发展,电网结构与形态复杂化、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愈发明显。...“新政的密集出台显示出国家把电能质量和配电网发展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形势深度契合,也是产业变革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许继电气:2023年度净利润约10.05亿元,同比增加28.03%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4-11

      工业领域市场大有可为,2024 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与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围绕“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以电网产业为基础,构建源网荷储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战略规划闭环管理机制,围绕新老市场和新老产品细化战略举措,挖掘“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4-10

      车网互动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的竞争制高点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及电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十问十答:湖北省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方案有哪些利好?

      来源:国网湖北电力2024-04-10

      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和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峰谷之间的度电价差可达0.5-1元。二、从什么时候实施?...新的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叠加前期居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时电价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用户和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长久利好:新能源车用户可以在白天利用公共桩充电,享受工商业午间低谷时段的优惠;在晚上利用自用充电桩充电

      十问十答:湖北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方案有哪些利好?

      来源:国网湖北电力2024-04-10

      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和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峰谷之间的度电价差可达0.5-1元。二、从什么时候实施?...新的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叠加前期居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时电价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用户和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长久利好:新能源车用户可以在白天利用公共桩充电,享受工商业午间低谷时段的优惠;在晚上利用自用充电桩充电

      国家电投集团张成刚: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创新与应用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4-04-09

      2024年3月14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三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技术部首席协调官张成刚分享了《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创新与应用》。...以数据和模型两大主要抓手,提出两个引擎,即数据融合引擎和智能中枢引擎,对应数据与数孪双引擎,构建数字化支撑底座;一大脑:基于数字孪生、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数字化技术,以两引擎为基础,构建智慧风电产业大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来源: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4-07

      二、培育重点及主攻方向(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围绕酱香白酒、磷煤化工、生态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集群。1.酱香白酒集群。...文件指出,积极引进发展核电零部件、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及电化学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推动火力发电装备、水力发电装备、电网一次装备及二次装备等下游产业发展,引进耐高温、防短路、免维护、环保节能型的电缆和特种电线电缆

      来源:电网头条2024-04-07

      该项目结合苏州能源及产业优势,推动配电网从传统无源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助力建成以“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柔性互动、透明高效”为特征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和现代智慧配电网等建设目标,苏州供电公司将分布式能源、充换电设施、储能、微电网等新要素作为规划关键,支撑苏州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

      来源:电联新媒2024-04-03

      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综合能源系统打破了传统单一能源发展的体制壁垒。...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