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型负荷”相关结果256

      来源:电联新媒2023-12-07

      作为新型负荷,电动汽车的充电也需要与电网互动,未来如果能够向电网放电,则将成为负荷侧一种更加有效的互动资源。”...“充分挖掘电力供需互动环节的潜力,推广应用负荷需求侧响应与智慧用能等先进技术,解决相关技术在示范落地、市场推广、运营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问题,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2-04

      在11月24日开展的试验中,该公司使用该平台模拟了工业负荷及分布式光伏、v2g充电场站等新型负荷接入10千伏配电线路的仿真场景并完成计算分析,形成了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报告。

      湖北:全面推动<mark>新型</mark>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11-28

      提升城市供电能力,围绕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用电需求、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发展需求,推进城市配电网改造升级。...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优化电网安稳控制系统配置,提升电压、频率调节支撑能力,发展柔性直流输电,全面提升电网开放接入、灵活控制和抗扰动能力。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10

      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电氧化耦合的新型能源系统为新型电力系统拓展了新型负荷测试,成为新能源实现时间空间解耦和蚕食储能的重要解决方案。低成本绿电,同时为化工化学组低碳。

      清华大学张宁:碳视角下的电力系统规划与碳排放流分析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0-26

      电力系统规划主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引入碳视角后,电力系统我们叫“源侧面临不确定提升的挑战,荷侧面临大量新型负荷并网以及灵活供需互动的压力,网侧面临能源供应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稳定的挑战”。...可以说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出来两种挑战:1、以供需互动及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电网平衡模式。2、以电力电子装备并网为标志的新型安全稳定新特征。这对电力系统规划而言带来了新的挑战。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0-23

      针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型负荷大量接入农村配电网的实际,国网江西电力还持续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到9月底全省配电网户均容量达3.29千伏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9-04

      ,则是电气化、柔性负荷新型负荷。”...比如,短时间维度上看,源荷侧高度波动性在灵活性资源快速调节出力不足情况下会影响电能质量;长时间维度上看,风光不确定性大,极端情况下,灵活性资源负荷跟踪能力和电力充裕度不足引发的电力不平衡会导致严重切负荷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8-31

      深刻认识电网企业肩负的责任使命国网湖南电力聚焦电源构成、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特性等重点领域,深刻认识新型电力系统赋予电网企业的责任。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探索源网荷储聚合模式创新,打造分布式光伏电站、常规中小电源、新型负荷以及储能四类聚合平台;推动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创新,搭建政府搭台、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电网防灾减灾、设备柔性化技术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8-31

      深刻认识电网企业肩负的责任使命国网湖南电力聚焦电源构成、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特性等重点领域,深刻认识新型电力系统赋予电网企业的责任。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探索源网荷储聚合模式创新,打造分布式光伏电站、常规中小电源、新型负荷以及储能四类聚合平台;推动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创新,搭建政府搭台、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电网防灾减灾、设备柔性化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8-28

      “例如,我们一直在微网领域推进充电作为新型负荷在微网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新能源汽车向电网放电的v2g技术应用,但微电网相关标准中并没有对这类新技术使用的具体规定。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8-03

      深化技术中心实体化运作,从规划设计、立项评审、设备选型、施工质量、专业支撑等方面综合发力,利用数字技术升级传统电网,实现配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一年补短板、两年上台阶、三年争一流”,保障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型负荷资源无障碍接入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8-01

      该方案还可用于新能源发电消纳、充电桩等新型负荷大规模接入场景。...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甘肃、河北等地示范应用,适用于配电网短时容量不足、新能源发电消纳、充电桩等新型负荷大规模接入等场景,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韧性、弹性。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7-25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新能源微网、能源互联网等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力争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政策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发展建设新型负荷系统。

      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展建设<mark>新型</mark><mark>负荷</mark>系统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2023-07-25

      文件提出,发展建设新型负荷系统。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新能源微网、能源互联网等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拓展新能源消纳应用场景,科学整合工商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型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电力资源,在成熟区域探索建设虚拟电厂等新型负荷系统。

      一文了解科创储能“台区智能柔性保供电源”解决方案

      来源:珠海科创储能2023-07-20

      具体到配电台区,随着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配电网从无源转向有源,以及5g基站、台区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负荷快速发展,对配电台区的建设运行带来新的要求。...01项目背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电力工业和公司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

      来源:电联新媒2023-07-04

      此外,一些新型负荷如电动汽车充电等,存在用电集中性和随机性,在缺乏有效的引导下,将对系统安全造成影响。二是季节性供需匹配度较低。...系统用电高峰期通常是满足夏季降温负荷和冬季取暖负荷的需要,但夏季新能源又常面临极热无风和冬季光照不足等问题,难以和负荷侧需求相匹配。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9

      电气化发展释放用电增长潜力,拓宽新型负荷范围,对新型电力系统分阶段演变路径更好匹配中长期电气化发展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源结构由煤电占主导向新能源发电占主导转变;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电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的能源互联网转变;负荷由传统刚性、纯消费型负荷,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的“产消者”转变;储能将成为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装备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8

      因此,如何在新能源高比例渗透、多元新型负荷叠加和多种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情况下,通过电网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任务和内容。...,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变频等直流负荷、灵活负荷比重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等重要负荷对供电可靠性和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储能方面,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多时间尺度、多种形式的储能开始规模化的应用充当调节作用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6-05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广泛接入,配电网加速有源化,对电网规划建设、安全运行、互动服务等提出更高要求。...坚持服务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网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控水平,保障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型负荷无障碍接入,实现源网荷储智能互动。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6-05

      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国网江西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推进电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正加快推动电网功能、形态、技术全面升级,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跨省跨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供电保障能力强、适应各类新能源和新型负荷广泛接入的智能江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