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失控”相关结果1521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2-20

      电池热失控是“罪魁祸首”“锂离子电池安全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电池能否避免热失控。”武汉大学教授艾新平介绍,在锂电池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正常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着潜在的负反应。...“温度越高,电池负反应的反应速度就越大,最终导致电池进入一个无法控制的自加温状态,也即热失控状态。它是导致电池发生爆炸和燃烧的主因。”艾新平进一步解释。

      来源:材料人2019-02-15

      但是,锂金属负极搭配有机的商业化液态电解液由于枝晶的生长易造成严重的热失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固体电解质的快速发展为解决锂金属电池中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2-15

      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旦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将会对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下图对比了内短路器放置位置对于电池热失控中热量扩散途径的影响,从下图b和c能够看到内短路器的放置位置对于电池热失控放出的总热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热失控热量的扩散途径具有显著的影响。

      来源:汽车之家2019-02-15

      另外,夏天温度较高,也不要在停车后立即充电,以免电池温度过高引发热失控。同时,选购新能源汽车时,一定要选择品牌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如果bms失效的话,很可能在某个出问题的电池电芯温度骤然升高后,没有及时干预,造成热失控,引发火灾。对于因bms失效造成的自燃,则由bms供应商承担责任。

      电动汽车企业应考虑电池“多版本配置”

      来源:第一电动2019-02-12

      关于安全方面,欧阳明高在今年1月份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演讲中也客观的指出,“目前完全杜绝单体电池热失控不太现实”。...热失控是严重的安全问题,而单体电池的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单元,因此,电池的功能安全风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这种风险的存在,增加了电池产品品质达标难度,也导致了配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

      NCA和NMC333电池<mark>热失控</mark> 正、负极贡献度分析

      来源:清新电源2019-02-11

      二人利用dsc和微型池详细研究了nca和nmc333电池热失控过程正、负极的作用,结果显示导致nca电池热失控的主因是nca正极材料本身,而nmc333电池热失控主因则是石墨负极。

      来源:汽车之家2019-02-03

      pms,就是控制这个的那么怎么确保电动车在快充阶段,既能快速充电,又不会引起电池温度过高甚至热失控?这就是pms主要做的事。其实快充必然会引起发热,发热必然会加大热失控风险,这是无法两全的。

      戴姆勒电池应用研究:不同传感器检测动力电池<mark>热失控</mark>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2-01

      动力电池属于含能体,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热失控很难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后防护重心应转移到如何更好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健康。...其中v1使用的是20 ah nmc单电芯软包电池,通过加热板加热触发电池热失控。v2使用的65 ah nmc软包电池2p的单模组,通过针刺触发热失控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19-01-28

      比克电池总裁解国林介绍称,比克电池的圆柱电芯不久前通过了江淮大众的热失控测试,结果良好。

      动力电池老化后的电池安全性

      来源:清新电源2019-01-25

      其中tvent为首次开阀温度,tonset为电池自产热温度,ttr为开始热失控瞬间温度,tmax为热失控过程最高温度。表3....作者推测原因可能是:(1)老化过程消耗了电池活性材料,导致热失控阶段活性材料量减少;(2)老化形成的非活性层覆盖住了部分活性位点,使得热失控过程副反应程度降低。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1-23

      “但在一些极限条件下,也会发生热失控等问题,”许晓雄进一步向电池中国网补充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通过固态这一技术路线,能够较好解决或者部分解决现有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

      来源:嘉峪检测网2019-01-21

      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出现安全问题表现为燃烧甚至爆炸,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除此之外,一些外部因素,如过充、火源、挤压、穿刺、短路等问题也会导致安全性问题。

      来源:上海有色网2019-01-21

      而一旦电池出现热失控现象,合格的 bms 首先要能够精准的检测出来,识别出具体是哪个电芯模块发生了热失控。...之后会马上做两件事:第一,强制启动液冷系统,以降低热失控蔓延速度,延缓爆发时间;第二,跟整车系统配合,通知乘客赶紧逃离。但是,目前国内的 bms 还处于探索阶段,王志刚表示,“目前国内的

      来源:盖世汽车2019-01-21

      电池热失控,究其原因还是内部出现了短路和过充的现象。...关于电芯层面的锂电安全性,武汉大学教授艾新平做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从热失控过程来看,发生热失控最早的一个反应是负极表面sei膜的分解,由于负极成份及添加剂的不同,sei膜的分解分度大概在120-140℃,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1-18

      涂覆隔膜的作用是:提高隔膜耐热收缩性,防止隔膜收缩造成大面积短路;涂覆材料热传导率低,防止锂电池包中的某些热失控点扩大形成整体热失控

      来源:国网江苏2019-01-17

      本次试验初步掌握了软包储能电池模组的热失控特性,为软包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和消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参考。

      来源:钛媒体2019-01-15

      艾新平说,“电池起火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热失控,一般情况下是负极的热失控,但是对三元电池来说,它有可能是正极先发生热失控,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将更大。”...“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它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瞬间热失控正变得越来越多。”王芳说。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9-01-14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故超过30起,涉及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多起事故的矛头都指向了电池“热失控”问题。尽管并非所有起火事件的原因都明确为电池问题。

      来源:新华网2019-01-14

      首先,当前锂离子电池从单体层面完全杜绝热失控不现实,可以考虑从电池系统的热机电设计与控制设计来防止诱发和蔓延,即便单体出现热失控也不会发生事故。

      2018年储能市场总结:透过韩国看储能电站的安全问题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19-01-08

      这充分说明虽然锂电存在易燃、热失控的风险,但通过严格有效的管控、从安全角度提高准入门槛,并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与权威认证是可以保障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的。...目前来看,发生储能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锂电易燃,伴随有热失控发生,但引发的事故点往往不是电池,我们看到更多的起因是由于电气事故引发。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能简单归结到电池选择上,配套系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