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苏联”相关结果1801

      来源:《能源》2013-04-18

      此前,苏联曾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将北方航道投入商业运行,但自90年代以来,高昂的破冰费用、极短暂的通航时间等原因使北方航道的海上运输几近停滞。

      来源:亮报2013-04-17

      后来,美、英、加拿大、苏联、瑞典、丹麦、挪威、印度等国都陆续研究开发了潮汐发电技术,兴建了各具特色的潮汐电站。...1968年,苏联建成基斯拉雅湾潮汐电站,安装了一台400千瓦双向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984年,加拿大建成芬地湾安纳波利斯中间试验潮汐电站,安装了1台容量为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来源:中国能源报 张卫东2013-04-10

      建国以来,我国沿袭前苏联管理体制,从国家层面对电力工业实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

      来源:环球网2013-04-08

      1988年,为加强在和平使用原子能方面的合作,印度和苏联曾签署了政府间全面协议(iga)。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4-03

      这种供热方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从70年代开始,前苏联、加拿大、德国、瑞士及法国等国家进行专门用于核供热堆的研究与开发,供热堆主要划分为壳式(压力、温度较高)和池式(液柱压力、温度低)等。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2013-03-26

      从2d到3d哈电集团是由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6项沿革发展而来,是在原哈尔滨三大动力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阿城继电器厂及哈尔滨绝缘材料厂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

      来源:中国台湾网2013-03-21

      核电厂在过去50年全球增长到400多座,美国三哩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相继发生,但核电厂建造的数量并未因此而减缓;即便是福岛311眼前的灾变发生,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新的核电厂仍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发包...陆上核电厂的风险涉及的因素当然超过海上船舶太多,但以过去设计基准事故的应对,大致也应付得当;1979美国三哩岛事故、1986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基本上都是人为因素,但这都在设计基准事故的防范范围,只因人为操作得太过大意而酿生巨灾

      来源:中电新闻网 李梁2013-03-18

      开远发电厂是云南的第一家电厂,也是那个时代苏联专家亲自指导投产的,机器全部来自于苏联,到今天仍在使用。我外婆是电厂的会计,就这样外公外婆组建了家庭,而同样我的爸爸也是这个行业中的一员。

      来源:中电新闻网 周妍 陈晓煊 黄米娜2013-03-14

      在核电的发展过程中,除美国和前苏联属于原始创新外,其他核电强国都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而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来源:陕中电2013-03-11

      拥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的宝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就有7个落户宝鸡。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03-04

      以1985年我国开始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为例,它的安全设计充分汲取和借鉴了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并根据世界核电站的运行经验反馈,采用当时的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来源:吉和网2013-02-25

      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来源:钢联资讯2013-02-20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机是山东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在农机之外,通过引进前苏联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进技术,开发了中速和高速柴油机、全齿轮传动普通车床、铣床、闭式单点压力机等一系列国家紧缺的机电产品。

      来源:《能源》陈卫东2013-02-18

      太超前了技术不成熟,风险很大,后续手段跟不上就会造成大难,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是个典型的例子。

      来源:新华网2013-02-17

      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兆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万千瓦的shippingport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 张琪2013-02-06

      事实上,据俄罗斯油气化工业联盟专家塔卡耶夫介绍,俄罗斯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页岩气开采活动,但苏联解体后,煤炭得到广泛应用,天然气价格又极高,所以页岩气开采也随之终止。

      2013-02-0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最初由苏联和美国于1985年联合倡议,然而这一计划曾因种种原因搁浅。近10年来,能源、环保等问题不断带来新挑战,该计划重新得到各方重视。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01-28

      通常来说,国际上核电划分有4个代际:1954年苏联建成实验性核电站,之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石墨水冷堆投产,可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石油危机背景下,大批技术成熟的30万千瓦压水堆、沸水堆

      来源:科技部2013-01-24

      在近70年的历史里,该院创造了多项第一,包括欧亚第一座核反应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世界上第一颗热核弹、世界上第一个核聚变试验装置(托卡马克装置)等。

      来源:中国工业报 李瞧2013-01-22

      早期主要是参照前苏联技术自主设计制造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研制出多种型号产品,沈邱农介绍说,但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短缺,燃气轮机发电失去市场需求,该产业一度停滞不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