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失控”相关结果1522
      深度剖析锂离子电池衰减机理梳理(二)

      来源:ind4汽车人2018-01-22

      而一旦正负极短路,那么电子就无需通过外部电路即可到达正极,那么电池的整个电化学反应就失控了,产生过流、过温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损伤电池,并引起热失控等更严重的问题。5.

      万向A一二三动力电池技术及国际化发展战略

      来源:电力头条APP2018-01-21

      去年我引用了这样一个图片,这是我们在正极材料研发方面的安全技术之一,就是阳极材料表面涂覆工作,去年我们使用这个技术,在532方面的电芯的研制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热失控,去年是用于小试、中试,今年我们将把它批量推广到工业化领域

      干货 |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组成及设计流程

      来源:海基科技搜狐汽车2018-01-08

      氢镍电池在高温40℃)时生热最多、效率最低并且易于发生热失控事故。因此,氢镍电池很需要热管理,很多对氢镍电池进行液体冷却的努力也突出了这一点。2、电池热场计算及温度预测电池不是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种散热方式浅析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2018-01-05

      电解液是为了隔绝燃烧来源,隔膜是为了提高耐热温度,而散热充分则是降低电池温度,避免积热过多引发电池热失控

      盘点丨2017隔膜篇:40%进口替代市场将如何高质量填补?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7-12-27

      陶瓷涂层能够减少聚合物基底隔膜在高温下的收缩,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减少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机械滥用的情况下热失控的风险,因此厚度在10-16um的陶瓷涂层隔膜成为高比能量电池的首选材料。

      2017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12-25

      因此隔膜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 穿刺强度,不易撕裂, 并且在突发高温条件下基本保持尺寸的稳定, 不会熔缩导致电池的大面积短路和热失控。2、 给锂电池提供实现充放电功能、 倍率性能的微孔通道。

      LG化学在美申请隔膜专利的背后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7-12-05

      陶瓷涂层能够减少聚合物基底隔膜在高温下的收缩,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减少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机械滥用的情况下热失控的风险,因此厚度在10-16um的陶瓷涂层隔膜成为高比能量电池的首选材料。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7-11-30

      30 分钟内系统无起火爆炸,成本1.2 元/wh,年生产能力3000套,产品至少为 3 家整车企业配套,装车应用不低于 1000 套;提交热失控和热扩散事故致灾分析和危害评测报告;建立电池系统设计、...针对乘用车高集成度要求,开展基于整车一体化的电池系统的机-电-热设计;开发先进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紧凑、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开展模块、系统的电气构型与参数匹配、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设计与验证;基于热仿真模型、热失控和热扩散致灾

      来源:汽车人参考2017-11-30

      动力电池热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冷却,防止电池热失控;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加热,确保电池低温下的充电性能和安全性;对电池系统进行保温,提高电池热管理效率,减少热管理能耗。

      三元材料锂电池容量衰减之谜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11-03

      研究了过充对软包电池容量造成的影响,在soc 为120%以下时,没有明显的容量损失;当soc 大于120%,负极开始出现锂沉积,并且由于生成较厚的sei 膜,阻抗变大并造成活性锂的损失,如果继续过充则会引起锂电池热失控

      成本减半!山木新能源原创独特石墨烯粉体制造工艺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10-30

      热失控技术是电动汽车未来主要的技术难题。石墨烯锂电池充电温度降低约5度,继续研发可提高。这是石墨烯在动力电池上主要的应用需求。③改善低温性能。④改变容量在5点左右,改变容量不大。

      安全测试:电动汽车碰撞和电池安全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2017-10-25

      事故调查发现,当时做完碰撞测试之后,有少量的电池冷却液渗透到电池箱内,造成了电池内部短路,最后发展成电池的热失控。...这两个事故都是由于道路上的碎片或杂物在汽车高速行驶中刺穿车辆底盘和电池包,造成了电池失效和热失控。特斯拉后来在底盘上加装了防护板用于保护电池。

      来源:环球网2017-10-19

      其中爆炸的原因是电池中含有一些非常微小的金属异物,这些金属异物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影响隔膜,最终导致隔膜穿刺,发生热失控最终导致爆炸。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17-09-22

      调查结果显示,车辆动力电池充满电后,动力电池过充电72分钟,过充电量58kwh,造成多个电池箱先后发生动力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

      来源:电动知家2017-09-20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强大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电控系统故障所引发的功能失效、新能源车辆热失控等安全问题逐步增加,中国汽车产业正进入以安全为主导的新时期。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7-08-18

      三元电池液态电解质易燃易爆,长期使用易触发热失控,在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生长容易刺破隔膜,引起电池短路,造成安全隐患。

      来源:徐云飞20172017-07-31

      另外良好的封装技术是软包电池技术的关键,能有效解决发鼓(胀气)问题,原因主要是:a)铝塑膜材料的热封边问题,水蒸气进入反应膨胀漏液;b)电池设计问题(发生的概率较小),内部短路热失控

      来源:中国网2017-07-26

      沃特玛从电池单体到pack的针刺、挤压、外短路、过充、过放、热失控、翻转、跌落和振动等各种极端和异常状况,都会进行抽样测试,以保障电池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7-07-18

      具有良好的电解液的浸润性,并且吸液保湿能力强;(5)力学稳定性高,包括穿刺强度、拉伸强度等,但厚度尽可能小;(6)空间稳定性和平整性好;(7)热稳定性和自动关断保护性能好;(8)受热收缩率小,否则会引起短路,引发电池热失控

      来源:电池中国2017-07-04

      有专家称,续航里程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原因,选择长续航里程的三元技术势在必行;也有人表示,如果单体电池出现热失控,三元材料比磷酸铁锂更容易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选择磷酸铁锂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