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23
在全球“碳中和”愿景下,由柴油“霸占”的重卡市场也将迎来变革,较天然气更清洁的液氢将如何“重塑”重卡市场?...同时,与当前更为主流的高压气态氢的加注、计量方式不同,液氢的加注与计量都存在更高的技术难度。”
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2020-12-22
短短两周,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出厂价格已经涨了接近2000元/吨,着实令人震惊。lng接收站加大气态外输保供和受到lng船期延误和减少的影响,进口lng资源供应减小。...合同内气量较非居民用省基准门站价格分别上浮20%、47%、47%;合同外气量按照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线上交易价格执行。涿州市: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由3.13元/m3上调至3.57元/m3。
来源:氢促汇2020-12-16
在发电方面,以氢气/天然气混合物为燃料的大型涡轮机也已经进入到商业化运营阶段。...与传统技术相比,混合动力系统,如天然气/其他燃料混合循环燃料电池系统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终端应用和综合能源系统:氢能可用于多个系统的不同应用。它可以直接为终端应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04
“我国氢能产业的现状就像20年前的天然气行业。天然气行业起初也只有高压天然气的长管拖车。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国内天然气成本大幅下降,相关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10-28
这是林德在整个链条全部有核心技术,从氢气的生产,有气态氢的生产,有化工的,天然气、甲醇、煤、尾气,我们都有专有的技术。有气态氢的运输,包括压缩。另外是液氢的技术。林德在全球液氢可以说是领先的。
中国在制氢技术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比如在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制氢等方面,我们国家都是有非常成熟的制氢技术。...第二个,储氢技术的差距,国外以液氢发展为主,但国内目前以高压气态储运为主。第三个运营模式,现在国外都是氢燃料电池企业会和加氢站的企业,包括制氢企业达成强强联合,形成一个闭环的模式。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20-08-27
2018年全球氢气产量约7000万t,约96%的氢气是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制取的,其中76%来源于天然气,约23%来自煤炭,仅不到2%来自电解水。大宗制氢方式主要是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0-08-24
其中,制氢方面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氯碱副产氢、焦炉副产氢、丙烷脱氢副产氢等;氢能利用方面主要侧重于氢能的工业应用,包括氢气作为未来绿色化工的核心原料、氢气炼铁、高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天然气混氢燃气发电等...高压气态储氢是在高压下,将氢气压缩,以高密度气态形式储存,这种方式成本低,技术成熟,已实现商业化的车载储氢方式,但高压储氢成本对距离敏感性大,通常适用于短距离运输。
来源:势银能链2020-08-21
大多数氢气是使用天然气通过蒸汽甲烷重整产生的,或作为其他工业过程的副产品回收。水电解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低碳氢生产方式,但是smr仍然是大规模生产氢的主要技术。...林德在报告中称,氢是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力,是一种多功能、清洁和安全的能源载体,并且可以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储和运输,可以燃烧或用在燃料电池中以产生热量和电能。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0-08-14
3.6燃气锅炉使用天然气、煤制气、油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气态物质为燃料的锅炉。3.7燃生物质锅炉以树木、秸秆、锯末、稻壳等生物质能源为燃料的锅炉。...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1新建锅炉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锅炉自xxxx年x月x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限值。
来源:韦伯咨询2020-07-28
天然气在传输过程中,硫化氢会腐蚀传 输管道,增加天然气泄漏和爆炸的危险性;同时,天然气在作工业用时对于硫含量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天然气输送、使用的安全性要求,必须对天然气进行脱硫。
煤化工方面,在新型煤化工中,无论是煤制甲醇、制烯烃,还是煤制天然气、制乙二醇和煤 制油,煤的气化都是整个煤化工工艺的核心环节,其中必然伴随着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脱除。...脱硫净化剂主要是以非加氢方式脱除各种气态和液态物料中以硫化氢为主的各种有害物质,其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加工行业,使产品得到清洁化,以及消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生产化肥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煤、天然气和石油,这些原料中均含 有大量硫,在生产过程中硫会转换为硫化氢进入合成气,造成催化剂中毒。因此在生产化肥时, 通常先采用湿法对合成气进行粗脱硫,再用干法进行精脱硫。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独家)2020-07-17
甲醇是天然气、煤炭和氢能源运输的载体,它能够将燃料电池的高效性和液体燃料优势相结合,这是未来氢能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是“灰氢”;如果将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的“碳”捕捉封存起来,获得的氢即为“蓝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形成的氢气为“绿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7-15
“在上游,应结合‘新基建’相关技术建设‘数字氢厂’;在下游通过充分挖掘氢能自身优势,用于汽车、城际轨道交通、轮船,代替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与管道天然气混合通过管输用作燃料,实现氢能的智能、可靠、平稳运行。...与会专家指出,在储氢方面,低温液态储氢能耗高、高压气态储氢密度低,这限制了在长途重卡领域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技术破壁。
来源: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2020-07-14
这一价值链涵盖:可再生能源发电,两个功率高达100兆瓦的制氢装置、现有的电力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包括第一个管道输氢设施;利用电解废热进行区域供热的高温热泵;一台60mw的燃氢轮机,用于纯氢发电;lohc存储和运输系统设施
来源:势银能链2020-07-13
常温常压下的氢为气体,单位体积的燃料值很小,要提高能量密度,方便运输和储存必须采用液化的方式,氢燃料必须转换为能源载体才便于储运,能源载体既包括石油、汽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物质,也包括氢能、甲基环己烷、...trendbank对不同储运方式成本进行研究发现,供应一个1000kg/d加氢站,氢气生产装置与加氢站距离在150km左右时50mpa气氢拖车运输费用最低,当距离在500km时气态运输费用高,液氢等明显有成本优势
来源:盖世汽车2020-07-01
制氢氢广泛存在于水、煤、天然气等化合物中,是二次能源,利用含氢化合物制取氢气是氢能发展和利用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制氢方式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电解水制氢三种制氢途径。...虽然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普遍,但是体积比容量小,未达到美国能源部(doe)制定的发展目标,是该技术一个致命的弱点。除此之外,高压气态储氢存有泄漏、爆炸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性能有待提升。
来源:元一能源2020-06-29
当前氢气的大规模使用途径还较为单一,受限于运输和储存成本,用量较大石化企业、合成氨企业多为自行制备,或采用天然气重整、甲醇裂解或煤制氢等方式制取。...,对大规模天然气管道掺氢进行探索,同时建设纯氢运输管网,以降低氢气运输成本;第三,出台直供电售电相关政策,电网收取一定过网费后,允许风电场向制氢厂直接售电,以降低风电制氢成本,提高制氢厂供电稳定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6-10
目前,有水电解、生物质、天然气及煤制氢等多种氢制取方式,不同的制氢方式,不同的储运方案,成本差异很大。“相较于制取和分销成本,储运成本是影响氢能最终价格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同等质量的氢气,液氢只需运输1次,而高压气态氢需要运输8次。“由此可见,当前的氢能供应模式中,高压气态储运技术虽较为成熟,但也存在密度较低、运送效率低等短板,最终导致氢气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