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排放强度”相关结果4595

      来源:国家电网报12小时前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碳计量与碳核查一体化服务平台采用烟气直测、物料平衡及数学模型3种方法同时比对的碳计量方法,实现湖北省区域内发电出力、碳排放量、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供电碳排放强度及能源消耗状况的可视化监测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昨天

      十、电力降碳减污扎实推进2024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为13毫克/千瓦时、77毫克/千瓦时和125毫克/千瓦时,同比分别下降约1毫克/千瓦时、持平、持平;全国6000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前天

      毛宁表示,过去十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34%。我们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全球绿色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前天

      零碳园区在创造工业产值的同时,还能够将自身碳排放降低到接近“净零”水平,助力所在地区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零碳园区作为“双碳”领域重要的“增量政策”,将在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全文 | 福州市石化化工、钢铁和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福州市生态环境局2025-07-08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通知指出,主要目标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石化化工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合成氨、烧碱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分别为60%、8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07-08

      ;基于碳势计算函数构建以最小化电网负荷节点的碳势、电网发电节点的碳排放强度及储能节点的碳势之和为目标的运行规划函数组;对运行规划函数组进行求解,生成包含不同类型机组出力分配方式及储能充放电规划的电网运行策略

      来源:外交部2025-07-08

      毛宁表示,中国始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去1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增加至17.9%,碳排放强度下降了超过34%。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07-03

      加快修订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重构绿色工厂“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生产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五化内涵,突出绩效导向,以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资源消耗强度及利用效率等量化指标定义绿色工厂标杆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5)——天然气篇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5-07-02

      3.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7-02

      ,差异在于组合电网排放因子还考量了新增高参数机组的排放强度情况,因此数据相对较低。...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能源行业既承担推动非电力行业电气化转型的责任,本身也要降低自身排放总量和强度,手段即为下游非电力行业提供较低的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自身“范围二排放”核算,但电网排放因子也不能绝对为零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5-07-02

      但若主产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偏高,为增强主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未来二氧化碳核算规则修改,副产氢的碳排放强度会随之增加。...《能源法》明确“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这将倒逼炼化行业加快淘汰高碳排放生产装置,增加风光可再生能源及电解水制氢供给。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5-07-02

      我国主要有高炉-转炉长流程、废钢-电弧炉短流程两种炼钢工艺路线,长短流程的粗钢产量占比分别为90%、10%,碳排放强度分别为2.0、0吨二氧化碳/吨钢。...钢铁领域我国钢铁年产量近11亿吨,碳排放量约18亿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业。

      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2025-07-01

      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核算工作,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2. 建立市、市(县)区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

      来源:盐城市人民政府2025-06-30

      “十五五”时期,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统计核算。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部分区域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5-06-27

      2024年,在欧盟船舶燃料碳排放强度约束下,国际船东对绿色燃料需求持续增长,丹麦和德国等航运业主导企业相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企业签订绿色甲醇长期承购合同。

      来源:电联新媒2025-06-26

      但由于煤电机组低负荷时燃烧效率下降,导致深度调峰期间机组运行效率下降,推高了机组发电煤耗与碳排放强度,也增加了机组运营成本,对煤电行业整体的绿色低碳转型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满足电力平衡与频率调节需求而参与深度调峰,长期、频繁地在较低负荷下运行,期间通常伴随锅炉燃烧不稳定与传热恶化,以及汽轮机与辅机设备偏离设计点运行等现象,导致机组效率下降、供电煤耗增加,进而提高机组在深度调峰时段的碳排放强度

      来源:国家发改委环资司2025-06-26

      完善近零碳交通设施建设技术要求等系列标准,开展氢气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促进新能源应用等标准制定,推动营运车船碳排放强度等级及评定方法等标准修订。研究建立交通运输国家碳计量中心。...开展铁路低碳发展标准体系、铁路碳排放核算、监测研究,提升铁路绿色施工建造水平。(五)积极推进航空减污降碳。完成年度民航飞行活动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加强“双碳机场”评价机制建设。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5-06-25

      尽管如此,中国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相对较高的能源和排放强度,以及需要进一步增强的能源供应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提升能源安全性。...然而,美国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水平方面仍落后于其他主要先进经济体。

      来源:交能融合2025-06-24

      预计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比达10%,非化石能源装机500万千瓦,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三)是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交通新质生产力培育是交通领域面临的发展问题。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6-24

      利用碳排放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制度,可将国家碳减排目标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减排责任,通过精准核算碳排放、科学设置碳排放目标、灵活选择碳减排手段,实现覆盖行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有效控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