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硫化锂”相关结果43

      来源:电池中国2024-05-20

      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式线建设今年将会完成,计划从2025年开始推进批量生产体系建设。电池中国注意到,去年9月,中科固能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生产基地项目在江苏溧阳签约。...容百科技研发体系总裁李琮熙指出,要想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价格持续降低,就需要让基础原料化锂的价格持续降低才可以。像锂、硫磺的价格本身不是很昂贵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工业和规模经济来降低这个价格。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8-03

      而且,基于内生促进机制的电极过程可以调控放电产物呈现均匀的膜状沉积,放电产物形态的改变促进了随后充电时化锂的分解过程。...然而,锂硫电池在硫到化锂的复杂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可溶性中间体的穿梭效应以及迟缓的动力学过程,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因此,如何同时解决硫正极存在的穿梭效应以及动力学迟缓问题成为一个关键挑战。

      青岛能源所在高比能锂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科院青岛能源所2022-03-17

      通过滴定-质谱联用手段证明了锂金属负极氢化锂(lih)的存在,并且定量分析出lih的积累量与实际锂金属电池的可循环性呈负相关,揭示了锂金属电池失效的关键机理(angew. chem. int. ed....金属锂负极搭配硫正极的锂硫(li-s)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00 wh/kg)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电池体系之一,极具商业潜力。不过其热安全评估的研究步伐却明显滞后。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06-17

      若扩散至负极,则与锂反应生成不溶性的化锂,锂被腐蚀,消耗活性物质,造成容量的不可逆损失,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但遗憾的是,由于硫及其放电产物导电率低、多硫化物穿梭以及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差。

      来源:新浪汽车2020-05-22

      这些纳米球孔隙率高,可吸附高达75%的高硫负荷,从而避免多化锂的溶解。...这些纳米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电池阴极纳米反应器,通过fe1-xs电催化剂装饰,可以解决锂硫电池中多化锂(lips)溶解的关键问题,要知道多化锂溶解时,电池会失去硫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2-19

      赵兵解释,“穿梭效应”就是指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正极产生的中间产物多化锂易溶解于电解液,这一物质会穿过隔膜向负极扩散,与负极的金属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造成电池中有效物质的不可逆损失,进而导致电池寿命衰减

      电化学活性多功能隔膜涂层提升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19-09-12

      该涂层对多化锂具有很强的吸附力,成功地阻止了多化锂向锂负极一侧的“穿梭”,实现了工业级高负载硫正极的长寿命循环。...同时,在放电过程中,液态的多化锂会形成li2s绝缘层覆盖在正极表面,阻碍电子和离子的传导,使电池的倍率性能下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多化锂的迁移。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9-06-13

      +,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正极,li+则穿过隔膜向正极迁移,与单质硫反应生成聚化锂(如图1所示)。...li-s电池放电时,正极中的固相硫单质(s8)溶解到电解液中被逐步还原,随着放电反应的进行,硫-硫(s-s)键逐步断裂,最终与锂离子(li+)形成不溶性的化锂(li2s);负极中金属锂失去电子成为li

      来源:能见Eknower2019-03-15

      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间产物多化锂的溶解引起穿梭效应,也一直被视为限制其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硫具有元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一旦大规模应用,将大大助推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价格下降。

      来源:材料人2019-02-25

      然而,这些电极材料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si巨大的体积变化,li金属的不可控锂枝晶生长,以及可溶性多化锂的形成和伴随的穿梭效应。...最后,对于硫正极,中间硫物质溶解到电解质中,即多硫化物穿梭,是导致显着容量衰减的有害过程。因此,期望设计与多硫化物具有强相互作用的电极材料。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1-23

      他们发现用litfsi做电解液的锂硫电池当中,锂原子被硫原子束缚,在电极表面形成化锂(lisx)。而用lifsi做电解液时,则形成硫酸锂(lisox)。

      重庆大学魏子栋团队在锂硫电池隔膜取得突破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2019-01-22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阻止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多化锂的流失,以放电过程为例,溶解的多化锂会被隔膜吸附从而滞留在正极附近,由于化学吸附的可逆性,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被吸附的多硫化物会逐渐回到硫电极一侧并继续参与电化学反应

      来源:中国科技网2018-12-19

      牛志强介绍,目前,人们已经采取各种方法去改善上述问题,其中最普遍的策略是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结构碳材料,通过物理限制作用进行多化锂的捕获;或是使用极性材料通过化学相互作用进行多化锂的捕获。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9-05

      其他补锂方式首先是清华大学的一篇专利,名为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流程为蒸镀补锂,加热温度300-1000℃,真空室压力0.01-0.001pa,弧电流10-100a,时间1-10min,锂沉积量...专利技术的整体分析:以补锂预锂化锂金属负极锂粉锂带为关键词进行专利检索,按照时间和内容经过初步筛选,共筛选专利50份,其中国内专利40份,国际专利10份,并按照相关内容进行分类以下将通过不同专利方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专利进行分析

      锂硫电池界面机制研究 促进设计推广应用

      来源:纳米人2018-06-14

      图2. lps电池中沉积化锂的原位afm表征由于层状和球状的形态差异,研究人员又分析了li2s在lifsi基、litfsi基和litfsi-lifsi不同电解质下的结构变化。...理解了锂硫反应的界面动力学,揭示了纳米级盐介导的机制,为锂硫电池界面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储能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3D碳纳米管/石墨烯-S-Al3Ni2正极用于高载硫和长寿命锂硫电池

      来源:能源学人2018-05-1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的导电物质被用来限制和容纳多化锂中间产物,但是当提高电池的载硫面密度(asls)时,更多的多化锂在电解液中持续不断的产生和累积,使得这些方法对其性能的提升并不尽人意。

      小分子固硫新技术助推高性能锂硫电池发展

      来源:浙江基础研究院2018-05-16

      图2(a)多化锂溶液中滴加蒽醌分散液的溶液颜色变化图, (b)多化锂-蒽醌复合物的xps图,(c)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d)多化锂-蒽醌复合物的原位x射线表征图。

      深度解读后锂离子电池技术展望(下)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5-03

      (2)多化锂穿梭效应: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长链多化锂li2sx(4(3)体积膨胀问题:硫在完全充电转化为化锂时,体积膨胀达76%,容易引起正极材料的结构被破坏,影响活性物质

      固硫新技术助推高性能锂硫电池的发展

      来源:X-MOL2018-03-19

      (a)多化锂溶液中滴加蒽醌分散液的溶液颜色变化图;(b)多化锂-蒽醌复合物的xps成像;(c)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d)多化锂-蒽醌复合物的原位x射线表征。

      锂硫二次电池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8-01-05

      ,顺浓度梯度跨越隔膜向负极迁移扩散,与负极发生反应,反应产物短链多化锂和不溶于电解液的li2s及li2s2由于浓度梯度的作用重新扩散回正极,被氧化成长链多化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