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国际正文

全球碳减排博弈 《京都议定书》正濒临消亡

2014-01-13 16:48来源:新金融观察关键词:节能减排碳交易碳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市场对接

以往各国通过IET、CDM和JI等方式开展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从项目中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购得碳指标的同时,又顺理成章地将各种机电设备推销出去。然而,由于多个发达国家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期碳减排承诺,议定书所制定的整套减排机制已经“名存实亡”,加上新的国际碳减排行动纲领尚未形成,减排行动目前主要在世界各国内部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偏少。

据了解,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主要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美国加州碳市场、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等。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总量占据五成左右。其交易标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衍生出来的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和其他减排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国碳交易体系实现对接的寥寥无几,碳交易标的和结算货币也并不相同。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是碳交易的前提,但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碳市场对接并非那么简单,需要扫除很多政治、技术方面的障碍,并在法律方面作相应调整,使彼此的碳排放配额在各国得到认可,加速碳配额流通。

“制约全球减排市场的最主要因素依然是经济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何谈环保与减排。人们需要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展经济与减排之间作出选择。”钱国强感叹,“《京都议定书》走到这一步令人痛心。现在各方侧重在本国内发展碳市场,业务分散,未来《京都议定书》能否复活或者出现一套新的机制,终归要看谈判。华沙没有解决的问题,下届峰会继续磋商。”他同时建议,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给碳排放定价,各国应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好碳交易市场,开发企业碳排放测量、报告和核查机制(MRV机制),逐步实现更多减排目标。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和自愿碳交易市场两类。事实上,《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排放市场一度辉煌,并且实现了每年大约1000多亿美元的全球碳市场规模。《京都议定书》设计的交易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间的碳排放市场构建,它包含三个灵活减排合作机制,分别是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