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国际正文

美国“海水提铀”研究进展一瞥

2014-05-23 09:45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核燃料海水提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美国“海水提”研究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曾因一些原因而时断时续。1999年,根据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的提议再次启动,该研究还与日本建立了“核能联合行动计划燃料循环技术工作组”。研究项目参加单位实行国家实验室、大学和非赢利研究所“三结合”,从而实现设计、研发、实验室试验、生产、海洋试验、评估“一条龙”。从2010年起,30多位科学家定期聚会,到2012年底召开信息交流会2次,工作组会议6次,开办的“专题研讨班”则更多。

“新设计材料”铀吸附能力比传统纤维高4倍

2013年,华人化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林文斌领导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材料:“金属有机骨架配位物”(MOF),其能收集通常溶在海水中的含铀离子。而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实验室试验证实,这种材料吸附海水中潜在的核燃料的能力至少是传统纤维吸附剂的4倍。

据美国《MIT技术评论》报道,这种新奇的材料能提供更好的方法提取溶解在海洋内巨量的铀资源,使从海水提取铀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非常规核燃料供应来源。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这个系统的专家科斯塔斯•特索里斯(Costas Tsouris)说,此前最先进的铀吸附材料可重复利用几次,每次使用,每克塑料吸附的铀在3~4毫克,而“林文斌的材料”在实验室内没有其他离子竞争的条件下,每克吸附剂收集的铀高达200多毫克。尽管“在更真实的条件下这种材料的效能如何还有待分晓,但目前的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核与辐射工程教授埃利希•施耐德(Erich Schneider)说,这种新材料“前景无量”,只因这种材料优于在类似条件下最好的可用材料的效能。林文斌也坚信,他的实验室能够开发这种“杂化”材料的“可调性”,解决进一步试验可能暴露的弱点。

据了解,全球海洋中含有的铀比陆地铀储量高近千倍,研究人员花费几十年尝试开发高效的方法提取这些铀。最重要的是开发某种提取材料和技术,以便在核反应堆铀供应变得稀缺时保证供应。可以预期今后几年,随着美国和世界科学界对这一新成果的验证和确认以及“海水提铀”研发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加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海水提铀”成为核燃料供应的“无尽”源泉。

原标题:美国“海水提铀”研究进展一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