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深度剖析:国际输配电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2014-08-18 11:22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作者:崔民选、刘柱关键词:输配电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农电体制改革也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与我国的农电概念不同,国际上定义的农电通常指农村电气化。农电属于电网的一部分,但由于受农村电力用户分散、消费量低、支付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农网供电的线路长、投资大、成本高、密度小,最终导致农网的经济效益较差,需要政府提供特殊的扶持政策。在大多数国家,农电过去由垂直一体化的国有电力公司以电网延伸方式供应,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交叉补贴维持运营。随着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力产业重组和国有电力公司私有化以及电价交叉补贴机制的取消,农电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一些国家和地区改革后出现了农村电气化水平下降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方面,农电是输配电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改革通常纳入输配电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另一方面,农电的特性决定了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农村供电问题。农电与电力普遍服务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等紧密相关,在政策上属于国家农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尽管各国农电体制改革模式不同,但目的基本一致,核心都是建立市场经济下支撑农电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电气化率,实现电力普遍服务。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对农电的管理,有的国家(如美国)专门设立农电发展管理部门,有的指定相关部门负责;(2)建立农电发展基金,为农电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在使用方式上,既可直接用于农电投资项目,也可为私有农电公司提供资金补助,增加农电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如巴西建立了农村电气化发展基金,每年从供电公司销售收入中拿出3%集中使用,以贴息、无息贷款或拨款的方式用于农村的供电设施建设,还贷年限达到35年。(3)因地制宜发展农电,结合各地区特点,以成本最低和电力普遍服务为原则,建立适应当地特点的农电体制。近年来,各国比较强调依靠分布式电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对边远地区的电力供应,既节约经济成本,又有利于保护环境。(4)积极推进农电市场化投融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能弥补政府资金不足,也有利于提高农电的运营效率。(5)以农电为对象制定专门的立法,并为农电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主要包括长期低息、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特殊电价政策、农村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政策等等。

国际经验及对我国输配电体制改革的启示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输配电体制改革的制度性目标基本相同,但由于在改革的历史起点、外部环境、面临的主要矛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改革的功能性目标却有所差异,改革模式也明显体现出多样化特征。因此,我国输配电体制改革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国际标准模式,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电力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输配电体制改革新路子。不过,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输配电体制改革仍存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客观规律,这在各国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因此,充分借鉴输配电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至关重要,这是制定我国输配电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1)输配电体制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主要抓手。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共性,是首先分离电力系统中的竞争和非竞争环节,在体制上打通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间的交易屏障,建立保障公平交易的基础性平台,逐步开放市场,扩大并保障用户选择权。不管各国输配电体制改革的起点如何(输配一体或输配分开),输配电体制都是影响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和模式的关键环节和承上启下的核心步骤,是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从各国实践看,输配电体制改革主要涉及输电、配电的产权关系、业务组织模式和运行管理关系等方面的调整,需要明确输电公司、配电公司、电力调度机构、电力交易机构等各主体的功能和责任,明确政府监管范围和方式等。总之,输配电体制改革既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电力相关方面改革和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前提。

原标题:国际输配电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配电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