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童光毅:智能电网发展势在必行

2014-10-30 14:2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智能电网童光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如何建设智能电网?

在传统电力系统上叠加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实现发电、输电与用户三者之间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实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电力系统效力的整体提高,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要实现良性发展,首先是要把握好智能电网的概念。现在有很多努力的将自己的内容装到智能电网里面去,但是作为国家的发展,应该明确智能电网概念的同时,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定好位,选好路线,这是非常重要的。智能电网实际上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实现传统的发电、用电必须同时完成的动作的异化。通过信息化的网络,我们能够有效的掌握到发电的信息和用电的信息,能够在前一个时代有效的决定下一个时代电力电量平衡,这是我们理解的智能电网,只有这样的智能电网才能有效的适应当代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这样的智能电网有几个主要的特点,一是目标非常清晰,就是为了适应新能源,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新能源有几个主要的特征,不太规则,有时候风电来的多,或者是太阳能来得多的时候,传统电网很难适应新能源发电的需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用智能电网这种信息化的网络来改善,让传统智能电网更加灵活,足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二是措施可行。要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智能电网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全面的掌握发电和用户的信息,不同的是什么呢?历史上,传统的DSM系统只是控制,发电的供应满足不了用户需求的时候,可以控制用户。但是在智能化的网络里面,当发电超过用户需求的时候,我们通过价格信息可以调用用户的用电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用户侧要大力的发展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的储能和用能的设施。

发展智能电网几个主要的步骤和设想。一是以储能和超导电力电子等新材料、新技术改造传统电网。二是现代先进的传感性测量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三是更加灵活、可靠、安全、自适应、高效,可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节余,以及用户者需求侧响应的智能电网,这是对智能电网发展的基本设想。

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和步骤,一是构建开放多元互动高效的能源供给和服务平台,二是建立集中与分布式相协同,供需互动,高效配制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三是实现能源开发利用的绿色、高效、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前面的建设智能化和和谐社会,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发展的基本思路,保证新能源接入,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大力的发展分布式能源,建立集中与分布式协同,多能源融合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综合能效,促进低端经济发展。大力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技术,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提供能源综合服务,高效能源使用效率。建设统一的智能调度平台,增强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跟电力实时平衡,彻底释放新能源消纳的压力,增加新能源消纳空间。推广微电网技术,解决偏远地区的缺电问题,无电偏远地区的电网建设延伸难度大,维护困难,发展微电网技术,利用当地的资源解决用电问题,是重要的用电途径之一。

再有一个步骤,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价格机制和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鼓励并引导用户主动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参与需求侧响应,实现削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广泛实施用户互动,提升用能服务水平。开展智能用电服务,加强用户互动,拓展用能服务领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用能服务质量,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

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价值。关注发、输、配用电各环节商业模式创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企业形象提升和价值转型。

建设智能电网的技术路线。一个是完善新能源处理的绿色系统,我们理解的智能电网是一个在传统系统之上叠加一个信息化的网络,要建设这种智能电网,首先就是要完善新的能源处理绿色系统。二是在推进可调控负荷,可调控能力的建设,配合着新的完善的体系建设,首先是建信息化的网络,二是建能够和信息化网络相匹配的,调峰的能源。三是要加强需求侧响应的建设,四是完成智能调度平台的建设。

通过四个步骤逐渐的完善和体系化,智能电网就能够有效的建起来。回顾刚才讲的这一段内容主要的思路,一个是我们对智能电网的理解,智能电网就是在传统的网络基础上叠加一个信息化的网络,让我们的网络更加灵活、可靠,能够更有效的接受新能源。

二是我们建设的途径,首先建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同时将发电侧的信息全面、系统的接入进去,加上更广泛的,影响发电侧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天气信息,以及当地的地理信息,气侯信息。三是将用户侧的一些信息,可以实现和主网的互动。四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更多的可以调用的储能的设备。

最后回顾一下我讲的智能电网的主要观点,智能电网实际上是在传统网络基础上叠加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谢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童光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