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报道正文

【盘点】2014年度电力行业十大创新产品

2014-12-18 14:37来源:OFweek 工控网关键词:发电机核聚变反应堆传感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批量生产“人体器官零件”的3D打印机

将人体器官变成产品,通过流水线生产,最后“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构想以前只能是天方夜谭。近期,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在这一课题上各自取得了一些成果,为因器官短缺而无法进行移植手术的患者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据俄罗斯网站2月16日报道,在俄罗斯乌拉尔地区首府叶卡捷琳堡,开设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室。在那里,科学家们结合自身以及国外同行的经验,利用需要更换器官者自身的人体细胞进行“人体零件”的生产,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印制了一块软骨和耳朵。参与实验的生物学家认为,如果他们接下来的计划——生产一个健康的肾脏能够成功的话,那么其他的人体器官生产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届时将有特种机器人昼夜培植人类细胞作为原材料,用以制造所有必要的人体器官——从移植烧伤的皮肤到生命重要器官。

与此同时,美国的一名科学家也利用车祸事故遇难者严重受损的肺部作为原材料,成功培育出了人造肺。据美国《休斯顿纪事报》2月14日报道,负责人尼科尔斯剥离了受损肺部的全部组织,只留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充当“骨架”。接着,科学家将从其他肺部中选取的健康细胞附着在“骨架”上面,再把整个结构放入营养液中,促进细胞生长发育。大约4周后,人造肺部竟真的被培育出来。

与俄罗斯、美国不同,法国巴黎蓬皮杜欧洲医院使用了生物活性组织与电子元件相结合的方式,制造出了一个重约2磅(0.9千克),约是人类心脏3倍重的人造心脏,并于日前完成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目前,病人已经苏醒,各项指标反应正常,更为周密的观测正在进行之中。阿兰•卡尔庞捷表示,这颗人造心脏表面部分选用了牛的组织,心脏内部装有电子传感器,能够根据患者活动情况对血压进行调节。若它能让病人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将会每年帮助成千上万等待器官捐赠的病人。到那时,他们会将此发展为一个行业,实现人造器官的批量生产,甚至还计划携带着成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尽管对于人造器官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人类能否实现人造器官批量生产这一问题,将会变得清晰起来。

比一粒盐小500倍的纳米发动机

9月1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科学家造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小、最快,而且运转时间最长的微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比一粒盐要小500倍,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达到每分钟18000转,相当于喷气式飞机上发动机的转速,而且能连续旋转15小时。而其他纳米发动机每分钟只有14到500转,只能转几秒到几分钟。

原标题:盘点2014年度十大创新产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电机查看更多>核聚变反应堆查看更多>传感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