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2014年我国水电特点与2015年展望

2015-01-14 15:22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关键词:水电发展水能资源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在这仅剩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国有关水电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各项指标能否如期完成,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2014年我国水电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特点。加速水电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11月3日联合国发布的报告称,在遏制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政府为了避免发生无法逆转的情况,就必须在210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该报告显示,要争取平均温度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至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较当前减少40%~70%,到2100年接近零或更低。IPCC指出,如果不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世纪末,气候变暖将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严重的、广泛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相对于国际社会日益严峻的减排压力,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更是十分艰巨。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已经燃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煤炭(达到50.2%),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在遭遇到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全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动力,不仅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而且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改善民生的最重要诉求。严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此,国家也已经明确提出了“去煤化”的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然而,替代煤炭靠什么,在当代科学技术水平下,比较现实的还是要靠开发我国的水电,因为,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总量约占全球的1/6,且目前只利用了30%多,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根据普查,我国水能资源的总量超过6万亿千瓦时/年,按照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的“一度电一斤煤”的建议估算,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30多亿吨原煤,目前已具备了技术开发条件的水能资源约为每年13亿吨。实际上已开发利用的还不到5亿吨。不仅如此,与同样是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完全不同,水电能源是优质的可调节电源,如果能将我国已经具备开发条件的大约相当于8亿吨原煤的水能开发利用,不仅我国电网接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能力可以得到数倍的提高,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利用率。总之,近20年内,水力发电毫无疑问将是我国替代煤炭的第一主力。

水电政策暖风频吹

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的第一主力,国家对水电的政策支持是一贯的。2014年3月12日财政部再次发布对大型水电企业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宣布,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含抽水蓄能电站)销售自产电力产品,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8%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12%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这个通知虽然优惠的只是针对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但是由于我国所获得多数的水电都是来自百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因此,实际受益的水电企业还是不少。加之此前国家已经对小水电实施了增值税6%的优惠政策,所以,国家从税收上支持和鼓励水电发展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综合效益,2014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对抽水蓄能电站实行两部制电价。此前国家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政策是,由电网企业根据安全运行的需要自行建造抽水蓄能电站,其成本在电网运行的费用中自行消化,国家不给抽水蓄能电站单独核定电价。此项规定的目的,是要防止没有实际产能效果的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一种投资驱动,从而增加电网和销售电价的成本。然而,这一规定在控制了电网运行成本的同时,也极大抑制了抽水蓄能的发展。抽水蓄能的缓慢发展,使得我国以煤炭为主的电力系统接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能力受到了极大局限。加上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充分,很多流域由于缺少龙头水库的调蓄,水电的丰枯季节发电量相差巨大,因此,由于电网的调节能力不足造成的弃风、弃水等浪费现象还十分严重。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我国“十二五”期间本应该开工4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但由于没有电价政策的支持,投资缺乏动力,实际的结果很可能连规划任务的一半都完成不了。

2014年8月出台的这个关于抽水蓄能电价的文件,将从根本上调动起社会各界投资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积极性,最终有助于我国清洁能源(尤其是非水电的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这项重大的利好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将在未来的“十三五”中逐步体现。

原标题:2014年我国水电特点与2015年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发展查看更多>水能资源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