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锂电池市场正文

动力锂电池2015:审慎应对爆发式增长

2015-12-30 13:47来源:电池中国网作者:王建军关键词:动力锂电池锂电池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技术不输国外 商业化创新仍需加强

在汽车制造领域,国内整车厂商存在着核心技术优势缺乏的问题,这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不存在的。国内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不缺失,只是在工程化能力上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的正负极材料和国外相比没什么大的差距,电解液的材料也基本实现了国产,而在核心的隔膜领域,近两年技术发展也非常快。

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认为,技术上不输,缺乏的是工艺。我们的产品在实验室里做出来都不错,但规模化生产出来与外资确实有差距。这种工程化能力上的差距,主要是我们制造业本身以及制造装备的差距所造成,而这些可以通过产业化、市场化进行后期追赶。

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比如在外资品牌中,要用一颗中国的螺钉可能都要经过很多次的认证,但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领域,和外资并不完全是竞争,也会有合作关系。在动力电池领域,一些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入,希望在分食市场蛋糕的同时,能够和国内企业一起建立标准,共同发展。因为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电动车市场都够大,而电动汽车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虽然如此,相较于外资企业循序渐进在研发和生产以及上下游协同上取得的成绩,国内这一由政策快速催熟的市场确实也让动力电池这个行业带有一些先天不足的弱点。比如在上游材料方面,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贵斌坦言,感到行业发展太迅速,估计大力发展电动车电池的时候,上游产业链还没准备好。

在成本方面,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还有40%以上的下降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弱化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效用,使路径更加市场化;在满足市场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有良好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降低成本显然需要上下游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动力电池业还处于低价竞争、各自为政的状态;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成本分摊模式。

如果能做到动力电池应用过程中的商业化创新,现在动力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等问题,都可以在拉长的生命周期中得到解决。深圳新能源材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键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还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产业整合、技术整合、资源整合,把整个产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来,否则整个产业永远停留在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阶段。

原标题:动力锂电池2015:审慎应对爆发式增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锂电池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