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株洲十三五规划:建成湘东南部煤电能源基地 稳定火电煤气油等传统能源生产供应(全文)

2016-06-30 08: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9 蓝天碧水净土治理工程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以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工业粉尘、建筑扬尘、挥发性物质、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治理为重点,实施大气联防联控。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 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工程,继续推进醴陵洪源官庄金矿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潘家冲铅锌矿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攸县铁矿铀矿区土壤综合治理工程。

水域污染治理工程: 以截污治污、清障清淤、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为重点,综合治理湘江株洲段。完成“一江四港” 整治任务。

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枫溪、金山、云龙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推动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南郊垃圾封场及备用场建设,加快县市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和农村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垃圾分类收集工程。

重点工业企业减排工程: 加快推进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机械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升级。采取技术改造、净化处理、改善燃料结构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选择重点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示范,树立一批低碳示范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第三节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推动能源绿色消费、合理消费。加快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提高节能准入门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逐步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进节能标准体系、能源计量检测体系和能力建设。

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序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优化开发利用格局,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万元GDP用地率下降3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设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建设节水型社会。改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用水设施,提高生产生活用水效率。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工程,促进雨水循环利用,建设“海绵城市”。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以下。

专栏20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工程

工业节能改造工程。围绕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电力等领域的节能改造。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新办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出所需的地耗、能耗、水耗、材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同行业水平。

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程。探索在新开发的片区实行“绿标”,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城镇新建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都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大既有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每年完成10万平方米左右的改造任务。

住宅产业化工程。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全面落实住宅产业化支持政策,到2020年,在政府投资的大型建筑和保障性住房中,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设率达30%以上,保障性住房、写字楼、酒店等建设项目预制装配化(PC)率达80%以上,住宅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不少于50%。

交通节能改造工程。推进低碳交通建设。在城区禁止柴油出租车上牌,推行出租车“油改气”、“油改电”。发展慢行交通,率先建立低碳交通体系。全面倡导绿色出行,坚持和完善“1135”绿色出行行动,提高低碳出行比例,制定绿色出行配套政策,建设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

第四节 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循环低碳发展。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动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种养相结合的生态立体循环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快农村大中型沼气建设。加快住宅产业化,推动城市循环低碳发展。建立覆盖全市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攸县等县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力发展再制造业,重点发展废旧家电、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产业。加快低碳市场和低碳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绿色生态运行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城市。实施“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林荫道路建设、公园和广场林荫景观建设、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建设、林荫停车场建设、立体绿化建设、山体和水系生态修复等“六大工程”。加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在全市推广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汽车,以清洁能源交通、综合衔接交通、智慧交通为重点,构建可达、通畅、高效的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绿色交通城市。大力实施建筑绿色化,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小区和绿色小城镇建设。

推进“两型”示范创建。健全“两型”标准体系,完善“两型”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两型”集成示范创建,率先实现“两型”示范创建在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全覆盖,建成代表生态文明发展方向的改革试验先行区。加大“两型”文化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两型”文化研究和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两型”活动,培育“两型”理念,形成“两型”建设的浓厚氛围。

专栏21 “两型”示范创建工程

株洲生态绿心保护与建设工程。完成绿心地区4万亩森林提质改造,新造林8000亩,改造低产林6000亩;完成30家规模以下企业退出工作;完善绿心周边及绿心区域内交通设施,对绿心地区乡村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完善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生态农业项目。

洁低碳技术推广工程。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养殖、海绵城市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处理、节能与新能源发电、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十大清洁低碳技术。炎陵县推广使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覆盖全景区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实现全覆盖,推进炎帝陵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如退建还景、退耕还林、退荒还绿、退乱还治,实现环境改善、功能完备、品位提升、管理规范的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

湿地及生态区地貌多样性保护工程。炎陵县神农谷高山湿地保护面积3500公顷,实施湿地植被和培育管理,新建防火设施;加大洮水水库(东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攸县城市湿地公园建设。

第五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健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机构和制度体系,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健全水资源管理考核机制和覆盖市县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

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培育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制定节能量交易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市场交易制度,包括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开展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建立生态效益评估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提高生态公益林等补偿标准,建立地区间横向补偿制度。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多方筹资模式。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评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法。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财税金融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效益等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第十二章 加快推进县域崛起,打造特色发展新格局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实施县域崛起工程,推进县城建设、产业发展、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五位一体”,增强县域产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县域经济贡献份额。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以上、总产180万吨以上;重点发展蔬菜、油料、茶叶、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170万亩以上;扩大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到2020年,年生猪出栏500万头;提升茶叶、花卉、油茶、麻鸭、白鹅、黄牛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600个以上。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粮油、养殖、竹木、饲料、农产品加工等五个百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60%。全面实施“十百千”工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互联网+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稻两用不育系、蔬菜、花卉、果茶等四大领域科研创新,打造具备承担国家级项目试验示范的农业科研基地。推进水稻原种扩繁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重金属低积累农作物品种选育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设1个国家级农作物区域试验平台和新增2个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养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推进东方百合、刺葡萄系列等特色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市场、维修、检测、信息和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千社”工程,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业机械化,着力提升养殖业机械化,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2万台(套)、303万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到2020年,全市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达到155.8万亩。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着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加大建设5个县城防洪工程,确保排灌自如、旱涝保收。全面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提升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覆盖面。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联通工程”,实现行政村100%通水泥路,合理布局农村公交招呼站。加快推进大中型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代燃节能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深化电子商务、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

专栏22 农业重点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