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株洲十三五规划:建成湘东南部煤电能源基地 稳定火电煤气油等传统能源生产供应(全文)

2016-06-30 08: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

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注重发展吸收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中小微型企业。支持灵活就业,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开发适合零就业家庭、农村零劳动力转移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大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25.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全市公共创业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就业创业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就业统计、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等能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职业培训,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机构分职业工种予以补贴。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等政策。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就业中介服务,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间自由流动。落实和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健全用人单位社会保障补贴制度,公益性岗位、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岗位补贴制度。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假制度。严禁各种就业歧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全面治理拖欠工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薪酬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属地政府托底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在县级及以下机关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探索建立向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

缩小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落实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各自承担的责任,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均等享有社会保险服务。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在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稳妥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配套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预防、补偿与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完善“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就业与预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体系。扩大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到2020年,所有符合规定的职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乡、跨区域转移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完善门诊费用统筹制度,全面实施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长株潭医保一卡通。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医疗保险,将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全市统一的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完善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统筹。建立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科学制定供养标准,创新供养机构运营机制;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治和医疗救助制度。抓好医疗救助政策与各类医疗保险有效衔接,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加快殡葬改革,建立殡葬救助制度,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建立健全灾害突发等临时救助制度,加快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综合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探索实行货币化安置政策。规范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探索住房保障新机制,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打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三年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完成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3.9万户。

完善残障人群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基本福利制度,实现残疾人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增加对特殊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助,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加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加大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机构建设力度,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无障碍通道建设,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等重点康复工程。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共就业岗位。

第四节 推进健康株洲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等逐利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药品配送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增加艾滋病、精神病等特殊药物免费供应,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的衔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政府办医责任,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健全多种所有制并存、功能分工明确、门类齐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市县两级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城乡居民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妇幼健康、肿瘤、精神疾病防控、儿科等能力建设,重点办好一个市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传染病、精神病等三个专科医院,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艾滋病等综合防控,完善重大疫情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模式,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充实农村和基层医护人员。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5名。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建档能力,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专栏26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省属医疗机构建设:株洲云龙医院建设项目,病床数820张,预计投资总额为6.2亿元。

市本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改扩建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4.28亿元。市人民医院老年病医院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5.3亿元。市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3亿元。市肿瘤医院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2.5亿元。市中医伤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3亿元。市三三一医院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3.5亿元。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住院大楼改扩建项目,预计投资总额2亿元。市急救中心综合大楼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2.3亿元。市重大疾病检测检验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5亿元。

县市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卫生室、县级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县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助中心建设。

株洲市健康产业园:建成一个集医疗、慢性病康复疗养、照养、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和医疗器材、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健康医疗产业城,引入社会投资,预计投资总额为10亿元。

加快推进医养融合。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推进社区嵌入式、居家养护等多种医养模式,建成一批医养一体的服务机构,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发展的医养融合格局。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挖掘整理中医药遗产,运用现代技术推进中医药振兴。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育一批规模种植产业基地。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城市三级中医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内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健全市、县、镇(乡)、村四级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创建食品安全城市。落实粮食安全、“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真伪可辨;强化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和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实现全程监管。加强监管队伍及支撑能力建设,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和数据中心,及时公布食品药品企业行政许可、检验检测、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等信息,实现“数字化”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整合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监管。加大食品药品综合治理力度,从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大力发展全民体育事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立国民体质检测体系,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城乡文体广场工程、城市社区体育户外广场工程。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中心镇区20分钟健身圈、农村30分钟健身圈,市区街道社区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100%、乡镇街道社区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50%、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80%以上,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鼓励将闲置的厂房、仓库或空坪、空地等室内室外场所改造成临时健身场所,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专栏27 “健康株洲” 4大任务20大行动

第五节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或改造原有工矿企业文化设施,实现设施网络全覆盖。加快湖南工业博物馆和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群艺馆和戏剧传承中心等“四馆一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提质改造与新馆建设,到2020年,人均文化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改造升级县级公共文化场馆,打造地域特征明显的县级“特色馆”。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平台,推动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示范网点的创建和改造。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网络,完善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到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文化活动室。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整合文化服务与基层宣传、党员教育、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职能,打造功能全、设施全、人员全、资源全、覆盖全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做好农村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

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提升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影响力,打造具有株洲特色文化脉络的精神高地。创作一批贴近群众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争创全省、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整合各行业节会,创新办好炎帝文化节、陶瓷艺术节、茶祖文化节、株洲快乐节等节会活动。弘扬株洲音乐之城、歌剧之乡的美誉,将株洲打造成中国中部音乐之城。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全民美育素养,积极倡导品质生活。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维修并开放一批文物景点。加强文物保护等级申报,力争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加强文物场馆建设,建成并开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大力发展修志编鉴和档案事业,夯实“株洲记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