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政策正文

浙江质量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所有热电企业完成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或改造

2016-10-26 16:5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发电脱硫脱硝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按照创牌升级、开创品牌时代的新要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体制和机制,推动科技研发、孵化转化、资金支持、人才保障、管理体系等全方位创新,以持续不断的创新,铸就和巩固品牌。

坚持标准引领。按照提标升级、开创标准时代的新要求,瞄准国际一流,建立覆盖制造、服务、环境、工程四大领域的浙江标准体系,增强标准有效供给,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质量。

坚持质量为本。始终把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按照提质升级、开创质量时代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供给、标准供给和品牌供给,提高高品质、高水平产品的供给能力,引领品质消费需求。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强化市场机制在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形成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广覆盖、高水平、国际化的浙江标准体系,形成机制协同、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三强”建设支撑体系,制造、服务、环境、工程四大领域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践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示范省,率先迈入质量时代、标准时代和品牌时代。

——由“标准大省”向“标准强省”转变,率先迈入标准时代。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市场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七大产业、“浙江制造”、美丽浙江建设、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等特色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引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率先成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家,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5项,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300项,制定“浙江制造”标准500个,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100个,制定新型建筑工业化地方标准10项。

——由“质量大省”向“质量强省”转变,率先迈入质量时代。建立起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质量多元共治机制,健全全社会统一的质量信用平台,夯实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浙江制造”、重大工程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个设区市全面达到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标准。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8%,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力争中国质量奖取得零的突破,创建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家,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5,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80%,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4%。

——由“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率先迈入品牌时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与保护机制,构建省政府质量奖,“浙江制造”品牌,浙江名牌、著名商标、出口名牌等品牌建设梯度提升体系。培育一批标准领先、品质卓越的“浙江制造”品牌,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将“浙江制造”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20家,“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1500家,“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企业300家,浙江名牌企业500个,出口名牌800个,认定省著名商标1000件,创建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50家,培育驰名商标50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0个。

表1 “十三五”时期“三强”建设主要指标表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浙江制造”提质增效

紧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加快标准供给引领、质量提效升级、品牌示范带动,推动“浙江制造”迈入中高端水平。

1、加快“浙江制造”先进标准供给

研究制订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浙江制造”标准。坚持“标准化+”引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环保、健康等万亿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浙江制造”先进标准体系。支持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及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制订高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点,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完善“浙江制造”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管理、先进性评价管理、认证管理和标识管理等制度。

专栏1:“浙江制造”标准提档计划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信息、健康等万亿级产业,数控机床、电气机械、机电器件等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家具、中药、食品、家电、农(渔)业及其相关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各产业主要产品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建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个,制定“浙江制造”标准500个以上,制造业企业为主或参与修制订国际标准5项以上、国家标准300项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采标率达到65%以上,新增中小企业采标1.2万家以上。

提高“浙江制造”标准国际话语权。支持相关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努力推动将具备条件的“浙江制造”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新增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5个。探索支持中小企业集体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产业整体标准话语权。推进产业园区比照“浙江制造”标准开展改造提升,实施“腾笼换鸟”。设立“金砖国家标准研究中心”,开展对主导产业国际标准化、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研究,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关系,建立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机制。组织开展“浙江制造”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

专栏2:“浙江制造”标准国际交流合作

每年开展“浙江制造”产品标准、测试方法、合格评定程序互认研究;

每年与已签订框架协议的国际认证机构达成产品领域内互认15项以上。

2、推进“浙江制造”质量提效升级

提升“浙江制造”智能化水平。把智能制造作为“浙江制造”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实施“互联网+制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开展千企信息化“登高计划”,通过信息化监管、检测、评价等方式倒逼产品质量提升。实施“机器人+制造”,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精密度和产品性能。坚持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立适应不同行业特点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实验验证系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及产品。培育建成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