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池州市十三五规划:深入开展热电联产 加快推进华电福新东至风电等工程(全文)

2016-11-16 09: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池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篇  坚持创新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三章 在深化皖江示范区建设中加快工业中高端发展

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为指导,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倍增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规模再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中高端发展实现新突破。到2020年,力争工业增加值350亿元,规模企业1000户,亿元以上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企业100户。

第一节 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领军企业(人才)—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打造1-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到2020年,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市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泛半导体集聚发展基地为抓手,加快形成以泛半导体产业链为核心,以整机组装产业链为支撑,以软件与云计算产业链为突破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活力最强的主导产业,奠定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副中心地位。

电子信息重点领域及重点项目

一、泛半导体链:围绕电子铜箔、晶圆制造、集成电路封测和电子元器件领域,突出特色芯片设计与封测,加快IC设计业集聚发展,发展高端芯片封测龙头企业,形成较完善的IC、光伏及LED产业链,进入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整体创新能力较强、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半导体制造基地。重点推进晶圆生产集聚(15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5亿元)、IC封装测试生产线项目(30亿元)、砷化镓外延片生产线(2亿元)、新型电子元器件项目(10亿元)、高效晶硅电池(单晶硅)及新型薄膜电池(CIGS)项目(20亿元)、电子薄膜项目(10亿元)、元普光电子项目(3亿元)。

二、整机组装制造链:围绕智能电视、教育终端、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等智能终端产品领域,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合作,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重点推进智能电视生产线(20亿元)、电子触摸屏和OLED制造(10亿元)、背光模组反射膜(5亿元)、智能电子一米线生产(4亿元)、多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生产项目(4亿元)、可穿戴设备研发及生产(2亿元)、北斗导航产品研发与生产(2亿元)、语音教育终端研发与生产 项目(1亿元)。

三、软件与云计算产业链:围绕特色软件、云计算和信息服务领域,吸引软件开发商和系统方案提供商落户池州,积极推进各类软件特色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池州市软件产业园(100亿元)、九华旅游生态平台(3亿元)、嵌入式软件开发(1亿元)、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1亿元)、智慧医疗(3亿元)、智慧交通项目(5亿元)。

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具有总体设计、成套生产、配套服务等功能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突出发展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力争在中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领域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领军人才、知名品牌,努力把池州高新区建成国内知名的数控机床研发与制造基地。

数控机床产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高端功能部件基地 (4亿元)、高速精密重载轴承滚动体智能化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6.2亿元)、年产700台汽车等速万向节专用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3.2亿元)、年产2000台数控机床 (3.1亿元)、年产25万套高档精密(P2级)数控机床轴承 (3亿元)、高速钻孔攻牙加工中心 (3.5亿元)、年产1.5万吨精密铸造件 (0.7亿元)、年产2万套数控机床刀库部件 (0.8亿元)、年产2000套精密模具加工 (0.5亿元)、年产10000件高精度铣头生产 (0.3亿元)、年产10000台数控机床主轴伺服电机项目(0.5亿元)。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产业。依托现有骨干企业,补强产业链核心和薄弱环节,促进高端延伸发展,形成产业链整体优势,推动东至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池州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在冶金、有色、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推广示范一批机器人和智能化制造车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30%左右;70%以上的食品加工、轻纺领域产品创建省级以上品牌。

推动传统优势材料产业向新材料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非金属新材料、铜基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加快建设前江工业园区铜基镍基产业集聚基地、东至经济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度,力争到2020年产值翻番。

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及重点项目

一、非金属新材料:按照“技术引领—规模培育—下游拓展”的思路,引导现有非金属材料粗加工转向精细加工和应用,重点发展非金属粉体功能材料、复合新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环保涂料,推进海螺四期、神山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产值突破150亿元。

二、化工新材料: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特色产业,构建上下游相关联、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重点推进年产3.4万吨吡啶氯化(9.5亿元)、45万吨异氰酸酯和100万吨聚氨酯(260亿元)、1000吨聚乙烯亚胺(5亿元)、10000吨丙烯酸羟乙酯(1.5亿元)、360吨内酯400吨烯酮600吨叶酸(2.5亿元)、4500吨KBM-01(2亿元)、100万吨聚氨酯 (0.5亿元)、10万吨/年聚碳酸酯 (0.5亿元)、年产2万吨硝化纤维素 (0.5亿元)、年产6万吨硝基苯 (0.5亿元)、年产25万吨苯胺(0.5亿元)、年产2万吨水合肼 (0.5亿元)、年产20万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0.5亿元)、除虫菊酯类农药产品及中间体 (0.5亿元)。

三、铜基新材料:瞄准电子电力下游应用领域,延伸完善“高性能铜箔—高密度覆铜板—印制电路板”铜箔产业链、“铜-无氧铜杆-特种线缆、线束”铜线杆产业链、“铜、废杂铜-铜粉、铜棒、铜球-铜合金材料、铜五金件-电子电气元器件”铜合金材料产业链。

四、铁基新材料:瞄准高端装备材料产业链,发展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特殊钢;发展粉末冶金新材料、稀土镀层及多元合金复合材料等复合铁基新材料。

提升传统机械制造业绿色、智能制造水平。推进铸造、机电、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特色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青阳经济开发区、池州高新区在阀门、锻造、模具、仪表业、电工电器、汽车部件等领域,加快技术升级、工艺更新和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阀门、模具制造业、汽车部件产业集群,把青阳经济开发区建成机电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年产2000台套高端智能泵阀(16亿元)、流体产业园(17.1亿元)、年产1500万只钢制和铝制传感器及物联网集成项目(13.5亿元)、年产8.5万吨精密锻件 (6亿元)、年产2万吨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传输材料

技改工程(3.2亿元)、年产500万套机械密系列产品技改工程(2亿元)、年产5000套智能泵阀成套装备加工生产线(3亿元)、高性能碳纤维制备生产线(1.5亿元)、电子橡胶生产线(0.7亿元)。

推进农副产品加工、轻纺等产业品牌化发展。做强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茶饮料等优势领域,积极发展功能性食品,加快建设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石台工业园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促进服装、日化等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培育特色明显的现代产业集群。

第三节 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以实现主导产业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以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为核心目标,以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发展以增材制造(3D打印)、智慧家居、可穿戴设备、远程环境监控终端等为重点的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企业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支持重点企业采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柔性生产、小批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技术或模式进行改造,在重点企业推广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供应链优化、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着力发展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到2020年,我市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5%。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实施工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改造、绿色照明应用工作,推进电机能效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节水和污水深度处理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工业品生态(绿色)设计。加强资源再生高效利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和再制造产业,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废金属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创建,在园区实施能流、物流、污染物流产业循环连接。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第四节 实施名企名品名牌提升计划

实施名企提升计划。坚持招大引强与内生培育相结合,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的龙头企业。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发展一批拥有“杀手锏”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到2020年,培育2-3家百亿级品牌企业、30家10亿元企业和80家主营业务突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

实施名品提升计划。深入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工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广泛开展工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支持质量安全监管、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到2020年,形成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市级质检机构为骨干、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企业和社会各类检测机构为补充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培育2-3个十亿级品牌产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池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