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滁州市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工程 建成大唐滁州火电厂一期启动二期项目(全文)

2016-12-02 10: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燃煤发电滁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节  探索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改革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群众实践和首创精神,积极推进各个层面各类各项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等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发挥好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推动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专项改革试验,努力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滁州改革品牌和改革经验。

第三篇    推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

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相互融合,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

第八章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原则,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和重点镇为纽带、美好乡村为基础的新型城乡格局,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市域经济、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繁荣发展、协调互动的新型区域体系,努力将滁州打造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发达、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幸福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皖东明珠”、皖苏之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

第一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为抓手,加快推进滁城老城区改造升级、新城区配套建设和产业园区产城一体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大停车场、公交站台等建设力度,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构建城市慢行系统,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积极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促进通信、电力等架空管线的整合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完善民生服务设施,加强背街小巷的道路改造整治,改进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便民设施,加强居民休闲广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的管理体系,加强避难所、救生通道等防灾设施的建设。加强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治理,筑牢城市生态安全底线。到2020年,滁城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00万以上。

专栏14    滁城“十三五”重大市政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滁州大道、紫薇北路、滁宁快速通道改造、老城区路网畅通提升道路改造、龙兴路、城南路网、会峰路环路交叉口改造、龙蟠大道环路交叉口改造、丰乐大道快速交通改造、中都大道快速交通改造、科教园区路网、大琅琊山风景区路网、琅琊新区路网、菱溪路二期路网、南湖四期、北湖公园、北环公园、金歪桥公园、湿地公园、如意湖公园、市民广场、清流湿地公园一二期、城区新建供水管网、城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

做强做美县城乡镇。加快县(市)城建设,全面实施美好乡镇建设,加大“三治三增三提升”工作力度,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文化符号、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美好县城、美好乡镇。统筹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增强现代化元素支撑,推动县城空间优化美化和功能提升。鼓励发展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增强特色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以重点镇为龙头,推动小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支持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镇“镇当市建”,推动秦栏、炉桥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城镇功能,推动智慧城镇管理创建,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力争到2020年,县城集聚县域人口50%,重点镇、中心镇集聚人口30%;6个县(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对全市城镇化的贡献率达到 60%左右。

专栏15    县(市、区)城“十三五”主要建设目标

◆琅琊区。依托省级商贸物流集聚区的优势,坚持以商兴城、以商促城,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和现代物流企业,将琅琊新区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产业为主导、现代生态居住为支撑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打造成为滁州最美的滨河新城。

◆南谯区。紧抓南京江北新区的开发机遇,依托滁州高教科创城建设,将南谯新城建设成为滁宁跨界示范性新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区,打造为全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承接南京的“魅力后花园”和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家园”。到2020年,南谯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0万人。

◆全椒县。依托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实施九大产业工程建设,将全椒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华东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工程机械制造业、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年,县城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23万人。

◆来安县。加快实力来安、魅力来安、生态来安、幸福来安建设,将来安打造成为接滁融宁,面向长三角的产业承接高地、产城融合样板、区域合作枢纽、幸福生态家园。到2020年,县城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4万人。

◆天长市。着力打造全国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省际融合发展试验区、省新兴产业崛起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

◆明光市。围绕“一核、二线、三区、四星、十字廊道”,建设生态秀美、经济强好、城乡靓新、政治清明、社会阳光的美好新明光,努力建成南京北郊的滨湖花园度假城,城乡一体的山水田园生态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

◆定远县。依托资源优势与发展基础,深入推进改革与创新,努力将定远建设成为立足江淮、对接合淮滁宁、面向长三角的现代产业重地、改革创新高地、绿色宜居福地。到2020年,县城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30万人。

◆凤阳县。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硅(玻璃)产业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省级文化名城、省级生态县和城市矿产基地”,建成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到2020年,县城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30万人。

专栏16    重点镇“十三五”主要建设目标

◆秦栏镇。打造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全国生态宜居电子名镇。

◆铜城镇。打造成为以仪表光电缆和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全国工贸型重点镇。

◆汊涧镇。以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的华东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和物流配送集散中心。

◆杨村镇。以医药制造产业为主导的华东医药第一镇。

◆冶山镇。以生态旅游观光和养生度假产业为主导的、毗邻南京江北新区的旅游名镇、生态宜居小城镇。

◆金集镇。上汽仪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基地。

◆苏巷镇:依托苏巷工业集中区和滨湖(女山湖)特色,着力建设成为明光东北部卫星城镇、工贸服务型城镇和生态休闲旅游城镇。

◆女山湖镇。依托山水旅游资源、特色水产品和古镇建设,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生态水乡”。

◆潘村镇。依托现代农业、高效渔业和工业集中区、商业中心建设,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服装电子小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商贸重镇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涧溪镇。依托丰富的凹土资源、绿豆等特色农产品、跃龙湖山水资源,打造凹土之都、明绿之乡、商贸重镇、旅游胜地。

◆张八岭镇。充分发挥自然水景、花园、果林、生态农业等优势,打造“明南门户、岭上之星”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定城镇。加快集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与辐射力,打造江淮分水岭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炉桥镇。深入推进炉桥镇区与盐化园区“镇园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亚洲盐化基地、千年滨湖古镇、城乡一体典范”,争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藕塘镇。坚持一红一绿、以红带绿、以绿衬红、红绿相间,打造多彩藕塘,建设精品休闲旅游小镇。

◆吴圩镇。以建设“生态吴圩、田园城镇”为引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圈,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基地、乡村特色旅游基地和皖东地区经济强镇。

◆张桥镇。围绕秸秆发电打造工业强镇;围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打造商贸大镇;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生态美镇。

◆永康镇。立足交通优势,以京台高速道口改扩建为契机,发展道口经济,倾力打造皖东商贸物流第一镇。

◆府城镇。大力实施商业富民、工业强镇、稳农固本、科教兴镇四大战略,着力将府城镇打造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最佳农家乐乡镇。

◆刘府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产业强镇、品牌名镇、旅游旺镇四大战略,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矿产”典型模式。

◆临淮关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引资活镇、科教兴镇的指导思想,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将临淮关镇打造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古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

◆板桥镇。以打造南北合作示范区为目标,推进镇园一体、 产城融合发展,争创省级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发展基地和全国知名的陆港一体化现代物流园区。

◆殷涧镇。依托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建全国最佳旅游乡镇。

◆襄河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在工业集中区、商贸集聚、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当示范、做标兵,着力打造区域性经济强镇。

◆古河镇、大墅镇。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承接合肥产业转移,壮大产业规模,建设古大经济走廊,打造合肥经济圈产业转移首选区、五县交汇物流中心和华东地区知名的养老、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石沛镇。依托山、水、森林等生态资源,大力推进林业、旅游经济发展,加快荣鸿“樱花谷”、黄栗树风情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生态经济强镇。

◆六镇镇。积极发挥和盘活山水资源及旅游景点的优势,加快神山寺、三塔寺、牧龙山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生态经济强镇 。

◆新安镇。聚力构建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填实、开发区扩容、金禾工业园区升级四大板块,将新安镇打造成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生态镇、安徽省文明乡镇。

◆汊河镇。以绿色生态为底板、以建设幸福城市为载体、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产业集群集聚为抓手,依托独特区位,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成为美好新滁城副中心、滁宁同城化前沿区、苏滁经济带排头兵。

◆水口镇。全力打造财政税收亿元镇、工业经济六强镇(全市)、城乡建设示范镇、商贸物流中心镇、生态旅游特色镇和常规工作标杆镇。

◆半塔镇。围绕“产业转移集聚地、农副产品供应地、山水休闲度假地、红色革命教育地”建设目标,把半塔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新市镇,成为滁州市红色名镇、旅游强镇、经济重镇。

◆乌衣镇。围绕滁州高教科创城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围绕远望特种影视文化产业园和富力地产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围绕乌衣现代农业园和黄圩风情小镇发展休闲文化和乡村旅游,将乌衣镇打造成为“滁阳首镇、商贸重镇、产城新镇”。

◆沙河镇。依托沙黄工业园区等,实现经济体量扩大、产业结构优化,着力打造成为北部工业经济发展重镇。

◆腰铺镇。依托高铁站区、担子服务业聚集区、长城文化影视城、金鹏休闲农庄等,实现休闲观光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南部商贸强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滁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