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滁州市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工程 建成大唐滁州火电厂一期启动二期项目(全文)

2016-12-02 10: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燃煤发电滁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崇德向善的社会价值取向。强化公民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家庭意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新媒体和网络文化,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好人评选活动,打造好人滁州、诚信滁州,形成讲正气、知荣辱、乐奉献、敢担当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落实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支持科技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推动党校等新型智库建设。

第二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设施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实施县级公共图书总分馆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鼓励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支持精品创作,鼓励原创文艺作品开发,推动优秀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支持演艺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推动文化惠民“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经营性文化设施等向公众免费开放优惠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对文化艺术知识的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指导和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建立文化人口评估统计制度,促进全民文化活动参与率逐年提高。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流动服务、远程服务、联网服务、连锁服务,推进“三馆一院”联盟,深化“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活动”。支持互联网文化企业开发制作优秀作品,扩大滁州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维修保护、文物安全建设达标、博物馆陈列展览改造提升、精品文物展示、文物法制宣传教育等工程。加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名镇名村、大遗址、古村落及古民居、革命文物、历史档案保护力度。加强城市新区、开发区、基本建设工程及美好乡村建设中文物保护。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一批专题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扶持建设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习基地及研究基地。推动特色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建设。做好古籍整理、保护、出版工作。

专栏19   “十三五”文化事业重大项目

建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遵阳民俗旅游文化街、同乐坊时尚休闲文化街二期、何郢遗址文化园、琅琊区大剧院、凤阳明中都城保护利用、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半塔保卫战旧址、藕塘烈士陵园、周岗烈士陵园、龙岗抗大八分校、定远县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天长市文化艺术中心、菱溪生态文化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定远图书馆新馆、定远、来安文化馆新馆、明光、来安、全椒剧场、全椒博物馆、明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凤阳钟楼文化广场、鼓楼景区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凤阳县大剧院等项目。

第三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文化制造、工艺美术、演艺娱乐、数字印刷、影视动漫等产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一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群。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塑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鼓励发展文化专用设备生产、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具制造、包装印刷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建筑、旅游、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与交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产业交流活动,注重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滁州重大文化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借力中国农民歌会,打造“农歌会、农展馆、农乐园”三位一体文化创意经济。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专栏20    “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现代传媒业。加快现代传媒业体制改革,通过传媒产业集团化发展,实施多领域、多层次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开发应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筹建滁州市广电中心。积极组建市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和滁州报业传媒集团,加强新闻传媒品牌建设。巩固扩大滁州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加快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工程。顺应数字化趋势,拓展增值业务,大力发展新媒体业务。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培育具有省级影响力的传媒企业3-5家。

文化制造业。依托来安新贝发、天长蒙马特美术用品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文具制造、玩具制造、美术用品制造、玻璃工艺品制造等文化制造业,着力打造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天长市长兴工艺玩具产业园、天长市郑集双丰文化用品产业园、蒙玛特美术文化产业园和凤阳玻璃工艺博览园,推动文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争取到“十三五”末,培育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用品企业10-20家。

工艺美术业。积极挖掘、开发和整合滁州艺术品资源,加强工艺美术保护,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打造玻璃水晶工艺品、凤画、天官画、奇石、书画、明光柳编、明光剪纸、民间收藏品等若干专业性的艺术品市场,创立特色品牌,打造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到“十三五”末,培育2-3家全国工艺品龙头企业,建成1-2个艺术品国家级生产和流通基地,将滁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

演艺娱乐业。培育以旅游演艺、休闲演艺、商务演艺为特点的演艺娱乐产业形态,建立以主题娱乐公园为龙头的多元化体系,支持滁州演艺集团做大做强,创新改良传统剧种剧目,推出一批具有滁州文化特征和品牌价值意义的演艺精品。

数字印刷业。依托龙利得印刷包装、昇兴包装、华艺柔印、鑫彩印务、中彩印务、新世纪印务等项目,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业,发展高新技术印刷和特色印刷,推动包装印刷企业适度集中和布局优化,以强势企业带动整体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1个具有特色、技术先进的现代印刷基地、2-3个印刷包装文化产业园。

影视动漫业。以长城影视动漫产业园为基础,加快建设集教育研发、生产制作、人才培训、衍生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影视动漫基地,提升滁州在影视动漫领域的影响;深度挖掘“山水醉文化”、“儒林文化”、“大明文化”、“小岗文化”、“红色文化”、“孝文化”等滁州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影视动画精品。

第四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资分离、管办分离,建立文化管理运行新体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评办法。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全面推行文化综合执法。

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体制,健全国有文化企业评估、监测、考核体系,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兴办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实力强、影响大的文化龙头企业。

健全文化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书报刊、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工艺品等市场,加快培育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搭建文化投融资平台,引导文化企业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上市融资,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文化中介组织建设,培育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版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文化类行业组织。

第十一章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富民和强军相统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需求,完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强化军民融合支撑,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着力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

促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应急维稳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提升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等基础设施战备功能,支持南京军区明光三界训练基地铁路军用专线、凤阳蚌埠坦克学院实训基地、定远汽车试验场等建设,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人防基本所等国防建设。围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和特种车辆、仪器仪表、新材料等领域,支持全柴、猎豹、永强、浩淼、天康、蓝德等优势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拓宽军队社会化保障领域,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保障军队需求。推动国防动员机制和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有机衔接,建立军地一体的应急保障体系。

第二节  强化军民融合支撑

编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建立全市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库,采取政府直接投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军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

第三节  健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建立军地统筹统管的领导机构,以及适应军民融合新要求的军地协调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军地之间、同级驻军部队之间信息通报、工作会商和任务协调等制度。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第四篇   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优势

大力实施生态为本战略,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保护机制,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美丽滁州。

第十二章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一节  落实主体功能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实施空间开发分类指导,着力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坚持环境优先,遵循区域生态经济功能特性,转变国土开发方式,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空间,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节  实施差别化政策

依据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政策,推动不同功能区差异化管理。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投资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方向,安排政府投资,逐步加大用于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比例,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产业类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产业政策,探索建立不同区域的鼓励、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项目实行不同的强制性标准。土地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区配置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增长。环境政策,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的污染排放、环境准入、排污许可、污染控制和管理政策。人口政策,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定居,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引导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

专栏21   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的我市主体功能

类型 范围 开发建设引导

重点开发区域 滁州片区(包括琅琊区、南谯区)和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内部分重点镇,包括天长市的天长街道、秦栏镇、汊涧镇、铜城镇,明光市的明东街道、苏巷镇、涧溪镇,来安县的新安镇、汊河镇、水口镇,全椒县的襄河镇、十字镇、武岗镇,定远县的定城镇、炉桥镇、永康镇,凤阳县的府城镇、刘府镇等18个重点镇。 着力改善城市(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功能,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提升人口承载力,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聚,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保护需求为基础,科学划定城镇发展边界,注重保护城市内部的生态敏感区,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城镇和产业发展格局。

限制开发区域 除重点镇以外的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天长市全部区域。 以沿淮平原区和江淮丘陵区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为重点,以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和低产田改造,着力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品结构,推行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实力;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稳步推进村庄合理布局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整,加快形成高效安全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禁止开发区域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蓄滞(行)洪区等,具体有安徽滁州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明光女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潘村洼、花园湖、池河翘嘴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24处。 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着力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各类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域生态保护,推进重点生态区域和其他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制,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和碳排放标准。

第十三章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

第一节  推进节能减排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统筹推进化工、水泥、玻璃、铸造等重点行业节能。加快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建设滁州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改造提升公共照明,推广低碳绿色照明灯源。推进低碳交通发展,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实施环境质量目标导向总量控制。加强结构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建立落后产能常态化淘汰机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工程减排,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加大化工、印染、火电、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优化养殖场布局,加强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管理减排,实行煤炭消费和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治污设施运行,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完成黄标车淘汰。到 2020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降幅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滁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