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滁州市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工程 建成大唐滁州火电厂一期启动二期项目(全文)

2016-12-02 10: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燃煤发电滁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构建普惠泛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公共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三网融合,努力构建泛在普惠、人人共享、安全可信的信息网络。加快TD-LTE网络建设和4G业务发展,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发展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IPV6规模商用,涵盖应用、终端及网络。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农村,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0%。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上升。完善安全测评、容灾备份、电子认证等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以等级保护、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为重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探索建立以行政评议和第三方评估为基础的数据安全流动认证体系。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工程。

第二节  加强大数据开发应用

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宏观经济库等基础性数据库。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优化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及公众使用公共数据开发推广各类智能终端APP。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支持国字号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我市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大数据龙头企业,汇聚一批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加工、应用等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创新型研发平台,在文化创意、先进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基于大数据的新兴业态。

第三节 创新推动互联网应用

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产业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智慧滁州。

“互联网+”制造业。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制造一体化、管理生产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等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和全流程、全业务、整体性解决方案推广应用。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广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支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互联网在线增值服务。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推广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到2020年,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管理普及率达到80%。

“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智能化、精准化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到2020年,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30%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6%以上。

“互联网+”普惠金融。积极发展私募、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探索设立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鼓励发展、运用新型支付方式、支付工具。探索建立地方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规范网络保险、网络借贷(P2P)等业务发展。

“互联网+”现代物流。支持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跨境电子商务配送等重大现代物流项目,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中心商务区、居民区、高教区、产业园区网购商品投送公共设施和农村网络代购网点。

“互联网+”智慧旅游。建立智能高效的旅游监管平台,建设集信息服务、行程策划、客流监控、景区体验及电子导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滁州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平台,实现在线推广、在线预定、在线交易、在线客服等。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私家车、闲置房产等社会资源,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

“互联网+”文化教育。支持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构建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综合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传播平台。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化数字模式转变,提升远程服务能力。鼓励中小学、职教院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依托滁州电大,探索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成人高等教育新模式。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交通,建立并完善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指挥信息系统和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信息发布系统,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依托互联网建设高效物流体系。发展智慧能源,推动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力、燃气能源生产调度信息公共平台,为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提供服务;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用户端能源共享经济和自由交易。推行城市智能管理,建设涵盖重要部门、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共享平台,加快城市管理涉及的各领域、行业、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在线集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电子政府平台,建成并完善“网上政务服务超市”,可以在网上办理的政府权力事项,全部实现在网上办理,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打造全省智慧政务运行高效区。运用互联网提升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

“互联网+”民生服务。以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为突破口,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民生服务创新,发展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围绕民生热点,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农村延伸。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支持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法务、智慧气象等,积极发展线上线下结合、为百姓提供便捷实惠的便民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数字网络医院试点。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鼓励大中型医院搭建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完善市县乡村联网的远程会诊系统。利用互联网提升社会保险、公共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协调等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更多功能,实现一卡通。

第七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相结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性调整,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把滁州建设成为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改革先行市。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各类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认购可转债、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扫尾工作。支持全柴集团等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基本形成市场导向的企业经营者选聘和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劳动、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股权激励和职工持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支持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国有企业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探索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加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建设,激活存量资产动力,以存量引增量,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到2020年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

提升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完善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促进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民营企业依法进入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铁路、电力等更多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现“一照一码”,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整合各类公共资源和平台,健全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支持体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帮扶企业机制,实行限期办结制度;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实行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集中清理和规范与部门审批事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珍视民营企业家资源,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路,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品牌建设,深化与省内外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运行效率提升。力争到2020年,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提高,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75%以上,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知名民企合作项目200个以上,新增注册企业超3万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0万户。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市县事权,加快形成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公开、执行、监督和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健全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中央部署,分类推进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和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快完善市县政府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部门资金、存量资金和债务资金统筹,改进竞争性领域财政支持方式,采取股权投资、资本金注入、后补助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事务性管理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健全地方金融体系,推动农商行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力争组建民营银行实现突破,积极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商业保理、资产管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提升金融普惠性。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服务。积极跟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创新扶持企业上市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健全产业、创业引导基金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并购重组基金参与我市企业股权投资。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进信贷资产和企业资产证券化,鼓励发展各类金融衍生品。加大“税融通”等创新产品推广力度,加快推广微贷技术。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和直贷试点,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征信体系,健全金融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模和标准,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和下放核准权限。清理核准前置条件,探索项目核准和前置要件审批分离的服务措施。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向民营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第二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全面实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收费清单制度,探索开展负面清单制度试点,进一步厘清市县乡政府间权责关系,全面实施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办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力度,接住并管好国务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下放的审批事项,推动政府管理重心由前置性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和多证联办的服务模式,复制、推广苏滁园一站式服务和“2号章”模式,力争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府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巩固完善行政权力“一库四平台”建设成果。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方式,完善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政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继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建设全市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统筹推进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统筹推进党政群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鼓励基层党政机构整合试点或合署办公、领导交叉任职。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基层执法力量,有序推进综合执法,在有条件的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

第三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领域,统筹推动国有集体林场、供销社等改革,加速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受让方准入、监管和风险保证金等制度,分类推进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鼓励农民退宅进城购房。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和确权登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四型”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农村产权入市交易途径、方式和规则,推动农村产权和资源的资本化、市场化和股份化。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美好乡村建设投入和管护机制,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发展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建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引导基金,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拓展涉农业务。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滁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