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官方丨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煤电装机比重提高到75%(全文)

2016-12-20 13:5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煤电装机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瞄准主攻方向,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第一节 夯实能源供应基础

合理确定省内能源开发布局和规模,稳定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幅压减煤炭产能,有序推进电源建设;大力加强能源合作,积极引进省外能源资源,建立统筹内外、多元互补的供应保障体系。

煤炭供应体系。坚持内压外拓,优化资源配置。按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总体思路,大幅压减既有产能,提升煤炭生产集中度。支持省内煤炭企业“走出去”,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储配基地和交易市场建设,稳定煤炭供应水平。到2020年,省内煤炭产能压减6460万吨,煤炭产量控制在1亿吨以内,大中型矿井产量占省内产量的95%以上;到2030年,省内煤炭产量控制在6000万吨。其余煤炭需求依靠省外调入满足。

油气供应体系。坚持内外并重,构建多元的油气供应体系。稳定省内原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快炼化企业优化重组和改造升级,提高精炼能力和油品质量。稳步扩大原油进口规模,积极引进西部煤制天然气、俄气以及海外LNG;推进沿海大型原油码头、LNG接收站、长输油气管网、储备库

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省原油加工量、油品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到1亿吨、4200万吨和250亿立方米;到2030年,分别达到1.2亿吨、4500万吨和470亿立方米。省内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稳定在2500万吨、5亿立方米。

电力供应体系。优化发展高效清洁煤电,实施煤电结构优化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煤电机组,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稳步有序淘汰落后机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打造成重要电力供应来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提高新能源电力供应能力;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强化智能电网建设,积极推动“外电入鲁”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步伐,提高省外来电和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到2020年,全省可用电力装机达到1.72亿千瓦,其中省内装机1.37亿千瓦左右,接纳省外来电能力3500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可用电力装机达到2.45亿千瓦,其中省内装机1.95亿千瓦,接纳省外来电能力5000万千瓦。

第二节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同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大幅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大力推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生产和应用,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方位、多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扩大风电、光伏、核电等装机规模,提高“外电入鲁”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实施微电网建设工程,建立充分利用新能源电力的新型供用电模式。继续扩大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供暖、热水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供热资源和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着力推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及生物柴油、生物质燃料乙醇等生物质液体燃料的生产和应用,补充替代燃煤、燃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积极推进潮汐、波浪等海洋能研发和示范应用。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3%提高到7%;到2030年,消费比重提高到18%左右。

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坚持增加资源供应与提高利用水平相结合,实施“气化山东”工程,积极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加快完善城镇燃气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燃气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居民用能清洁化计划,推进居民和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天然气。积极发展居民天然气用户,大力推广天然气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利用;在管道尚未通达的区域,鼓励建设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供气站,使用CNG、LNG等方式实现城镇、新农村社区天然气的利用。积极调整工业燃料结构,在陶瓷、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等重点工业领域,实施天然气燃料替代;鼓励发展天然气直供大用户,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实现天然气专供;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锅炉、窑炉“煤改气”。以城市出租车、公交车、运输重卡、城际客车和船舶为重点,稳步推进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加快推动天然气发电发展,优先在经济基础好、气源有保障的城市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园区、商务区等大力推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7%至9%;到203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2%至14%。

大幅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约束,新上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大高耗能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有序推进重点用煤领域“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强余能利用,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积极推进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大力推动散煤综合治理,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到2020年,省内煤炭消费量较2012年下降2000万吨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较2015年下降10个百分点,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8%左右,原煤入洗率提高到75%以上;到2030年,省内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进一步下降5000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再下降15个百分点,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70%左右,原煤入洗率提高到85%以上。

第三节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

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布局、资源禀赋等因素,服务“两区一圈一带”,对接“一带一路”,进一步优化能源开发布局,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

煤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基础上,依托煤炭骨干企业,形成“1+5”煤炭发展格局。“1”是鲁西煤炭产区,按照“退出东部、压缩中部、稳定西部、储备北部”原则,收缩关闭龙口、淄博、临沂、济南等矿区资源枯竭和衰老矿井,压减兖州、济宁、枣滕、肥城、新汶、莱芜等矿区矿井产量,保持巨野矿区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将黄河北煤田及未开发的煤炭资源集中区域实施战略性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建设。“5”是稳步推进宁蒙、晋陕、云贵、新疆、澳大利亚五大省外、海外煤炭基地建设,提高发展水平。

油气。充分发挥沿海区位和产业优势,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资源进口基地。油气生产,以胜利油田为主体,深化精细勘探开发,巩固老产区,开发新产区,推进近海油气田和页岩油开发,稳定省内油气产量。资源引进,东部依托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日照港为两翼的沿海港口群,科学布局原油、LNG等接卸设施;西部、北部对接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骨干输气工程,提升天然气储运能力,形成以东部海上油气和西部、北部管输天然气为主要来源,覆盖全省、连通海内外的油气供应格局。

炼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远离城市、向沿海聚集、向园区集中”的原则,科学布局炼化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青岛、东营、潍坊、滨州等沿海炼化企业兼并重组和搬迁改造,提高炼化产业规模化水平,打造沿海生态炼化产业带。实施齐鲁石化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鲁中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以东明石化为骨干,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培育鲁西南炼化产业园区。

煤电。科学有序发展煤电,重点在产业聚集、资源富集、路(港)口等区域,依托电网条件,布局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发挥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港口和煤炭铁路运输通道优势,重点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等级高效超超临界煤电项目,打造北部沿海生态煤电集群;依托“外煤入鲁”主要运输通道,在“路口”和通道沿线地区,合理布局高效煤电项目,形成“路口”高效煤电走廊;统筹省内煤炭开发布局和电网输送条件,规划建设鲁西南煤电一体化开发基地。按照“以热定电、优化整合”的原则,优先布局采暖型热电联产型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

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高温气冷堆、AP1000压水堆、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和商业化应用为重点,积极推进海阳、荣成石岛湾两大核电工程建设,加强潜在核电厂址资源的勘探和保护,适时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东部沿海核电基地。到2020年,核电装机270万千瓦;到2030年,力争核电装机2065万千瓦。

风电。按照“统筹规划、陆海并举”的原则,加强风电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衔接协调,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陆上以青岛、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沿海陆域和淄博、泰安、济宁、临沂等市丘陵地带为重点,海上以鲁北、莱州湾、渤中、长岛、半岛北、半岛南等六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为重点,打造陆上、海上“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东部风电大省。到2020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到2030年,装机容量达到2300万千瓦。

光伏。坚持集中式、分布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塌陷地、荒地、盐碱地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重点打造鲁西南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基地;结合高效农业区、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风光、农光、渔光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200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25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800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在鲁西北、鲁中等农作物秸秆丰富地区,重点建设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鲁南木材加工聚集区和农作物秸秆丰富地区,重点建设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在胶东半岛果树枝桠柴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林木资源为主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垃圾、废水无害化处理集中地区和畜禽规模化养殖地区,合理布局垃圾和沼气发电项目,推动城市垃圾、农林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的能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30万千瓦;到2030年,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抽水蓄能。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以及电网需求,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在胶东负荷中心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增强区域电网调峰能力,提高东部沿海核电基地电力送出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水平;在“外电入鲁”通道落点集中的鲁中、鲁南地区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保障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780万千瓦。

地热能。以浅层地温能和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为重点,将地热能供暖(制冷)与常规能源集中供暖有机结合,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在鲁西北、胶东、鲁中南等中深层地热丰富地区建设地热供暖、温室种植、休闲养生等综合利用项目;鼓励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以及地热能与其他化石能源的联合开发利用。到2020年,地热能总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到2030年,地热能总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

相关阅读:

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国家能源局发布《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煤电装机查看更多>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