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国之重器丨三峡工程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2018-06-26 09:12来源:中国企业报作者:民平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枢纽三峡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三峡工程建设是成功的

三峡工程建设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进行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三峡工程建设,而三峡工程建设又成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场和推动力。中央摒弃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自建自营”和“工程指挥部”模式,创新了领导组织形式,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实施”两分离的体制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了三峡工程建设稳步进行。

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中央层面,1993年1月,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是三峡工程最高决策机构。历任主任依次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张高丽。截至2014年,国务院三峡建委共召开了全体会议18次,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策。二是企业层面,先后成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中国电网建设总公司”,分别为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的项目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照市场化原则组织建设和经营。两个企业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等新机制。这两个层面概括起来就是“政府宏观决策,企业市场化运作”,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些工程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开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先河。

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前人未遇到的诸多难题,尤其是技术方面,这就决定了三峡工程只能走创新之路。三峡工程坚持国内研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大江截流、船闸高边坡稳定、混凝土冷却和快速浇筑、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特高压直流输变电、世界最大垂直升船机等技术的突破,创造了世界水利水电建设的奇迹。以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为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巨型机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实现了70万千瓦巨型机组等重大机电装备国产化目标。实践证明,三峡工程枢纽,以及32台70万千瓦机组运行安全可靠,工程建设和制造安装全面优良。

随着三峡电站工程的成功,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和大容量水电机组,以及成套机电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我国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8台80万千瓦机组已在向家坝电站投产, 18台80万千瓦机组在溪洛渡电站投产;正在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将安装12台85万千瓦机组,白鹤滩水电站将安装16台100万千瓦机组。截至2014年,全球前十大水电站,我国有5座;全球已建、在建的127台7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中,我国拥有86台。 这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顺利完成

移民问题不仅涉及三峡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更涉及移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把他们安置好,“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党、国家和移民群众的共同目标。

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为世界工程移民史上所罕见:一是移民数量大。自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间,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移民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胜利完成了130多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其中19.6万农村移民出县外迁安置。二是移民工程多。三峡水库淹没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共20个区县,村集镇城密集,工矿企业众多。因此,三峡移民搬迁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是巨大而惊人的,共迁建118座城(集)镇,搬迁工矿企业1632家,复建各类房屋5054万多平方米。还建设了大量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是顺利的,党中央所制定的开发性移民方针以及各项政策措施是正确的。

——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动手较早,早在正式开工之前就进行了开发性移民试点,长达8年。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专门为三峡移民颁布并适时修订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提出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并明确了“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行移民任务与移民资金包干政策,使移民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全国对口支援库区移民。由于移民任务艰巨,国家还组织全国19个省区市、10个大中城市、中央40多个单位,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方针,有力推动了移民工作顺利开展,收到了很好效果。

——调整移民和企业职工搬迁政策。为应对新的情况,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国家适时调整了农村移民安置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调整了受淹工矿企业迁建政策,鼓励和引导资不抵债、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依法破产关闭,相关企业职工也得到妥善安置。

——加强对移民资金的监管。建立了移民资金稽查、审计、监督网,以及移民工程质量检查、监理等监督体系,及时纠正移民工作中的不合规做法,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的看,移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达到或超过安置地平均水平;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库区总体和谐稳定,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库区。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百万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不等不靠,积极搬迁,凸显了爱国主义精神。广大移民干部克服重重困难,舍己为公,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三峡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各族人民、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有关省市自治区,大力支援三峡移民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单说防洪一项,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估算,2008年至2012年5年间,由于三峡工程汛期调峰,避免了中下游洪涝灾害,防止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历史上出现过的荆江两岸一片汪洋、水淹武汉三镇、难民流离失所、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惨状,一去不复返了。

国家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遵循自然规律,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程。

——加强组织领导。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第二年1995年8月,国务院三峡建委就成立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小组”,负责协调与三峡工程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省市、参建单位、业主单位等参加,收到了好的效果。

——积极推进“两个防治”。开工伊始,就遵循“生态环保与三峡工程同步建设”的原则,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制定法律法规。在三峡工程建设期的17年里, 从中央到湖北省、重庆市,以及三峡总公司,制订了很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依法依规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对不利影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使其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建设监测系统。为适时掌握三峡建坝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1996年,建立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这是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监测研究机构,适时汇总情报,为决策提供依据,并每年定期向国内外发布监测公报。

总的看,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发电以来,建立了环境保护体系,制定了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落实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水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三峡工程成为治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五、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巨大

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标志着长江治理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但为我国,而且也为世界开发、治理江河提供了全面的 、科学的宝贵经验。随着长江上游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不断纳入梯度调度范围,“洪水”变“资源”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将会越来越大,建设三峡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将会进一步展现出来。它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防洪减灾确保荆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是防洪。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是中华民族心腹大患。三峡工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能扼住上游洪水的咽喉,正常蓄水位175米后,相应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2003年蓄水以来到2015年,三峡水库累计拦洪38次,总蓄洪量1121亿立方米,荆江两岸安然无恙,确保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突现了防洪减灾效益。

——发电惠及10多个省市。 三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250万千瓦,单机70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从2003年6月开始发电到2017年3月,累计发电量就达10000亿千瓦时,惠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等10个省、直辖市,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黄金水道”变为现实。三峡工程极大地提高了长江中上游通航能力,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川江航道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了全线夜航,“绞滩”、“纤夫”已成为历史,具备了万吨级船队和5000吨级单船航道条件。由于枯水期给中下游补水,增加了水深,并整治河道,也改善了武汉至宜昌的航运条件。船闸自2003年通航以来,年货运量最高已突破一亿吨,货运能力比蓄水前提高近5倍。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

——建成我国最大淡水资源库。三峡水库已成为我国最大战略淡水资源库,可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在枯水期,三峡工程建成前,中下游枯水期平均流量3000—3500立方米每秒,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缺水大中城市60多座、县城150多座。工程建成后,枯水期下泄平均流量为6000立方米每秒,使长江中下游水量、水质明显改善。

——促进中下游生态环境优化。三峡工程节能减排效益十分可观,按照三峡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折算,相当于每年少燃烧标煤352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93万吨、二氧化硫264万吨、氮氧化合物132万吨,以及大量废水、废渣、飘尘等。同时,由于航道条件改善,船舶耗油大幅度下降,吨公里平均油耗下降70%左右,相对减少了废气。当遇到中下游河段干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重大海损事件(船舶搁浅、沉船等),鱼类自然繁殖、上海遭遇咸潮等紧急情况时,还可进行应急调水。

在讲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之时,我们绝不能忽视三峡工程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提升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超出了长江流域,而且超出了水电工程。一是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冷却施工技术,已经推广到奥运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土木工程、固井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中。二是深水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已经推广到交通、市政、矿山、环保工程等多个领域,比如江苏润扬大桥、深圳地铁、马来西亚地铁等国内外基础设施工程。三是TGPMS管理系统已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如奥运工程水立方、京沪高铁、北京大兴新机场、宝钢集团等工程项目。四是水电技术走出国门,不仅使我们在世界水电市场抢占了先机,在政治上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

原标题:三峡工程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枢纽查看更多>三峡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