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评论 | 新能源的后半生

2018-07-17 17:50来源:能源评论作者:王伟关键词:风电机组退役风机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方考问

新能源设备退役后的处理问题,考问的不仅仅是公众意识,更事关业界良心和政府的服务能力。

对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后处理,公众关注最多的是技术成熟度和环保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制造的能耗与产出的关系?运行本身是否清洁,对于环境的影响几何?

比如四氯化硅之于光伏,光伏发展也因此一度被解读为“污染避难所”,“清洁他人,污染自己”。

在理想主义者看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环保,必须是全产业链的环保,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清洁低碳的初衷。

基于此,无论是出于把好事做好,还是鞭打快牛,做好后半生的处置,虽有求全责备的嫌隙,但推动这项工作义不容辞。

对企业而言,需要明白的是,新能源后半生的事业,重在强调企业社会责任: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至于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市场化运行,只是衍生品,从这个角度看,需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忘来路。

仅以风电为例,简单停运的退役风机,会发生安全事故;简单掩埋和焚烧,又会滋生环境问题。因此在关注后半生出路的同时,更要预防民间游击队等非正规渠道的利益诱惑,要谨防那些打着环保的旗号,从事污染、欺骗行径的行为。再比如回收光伏面板,安装到落后地区,轻则影响发电效率,重则引发安全事故;又比如,非法机构不按国家标准收购拆解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加强监管自是责无旁贷,对相关事务也应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以风机以大代小为例,让企业最为头疼的,除了零部件的匹配问题,就是替换时面临的复杂审批手续。根据现行规定,要重新按照履行发电机组进入商业运营的条件、程序并执行有关结算的规定。“这完全是走一遍新上项目的流程,还不如直接去开发一处新的风电场简单。”有企业人士表示,他们的建议是,针对那些退役后升级改造的风电机组,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简便快捷的手续。

四轮驱动

政策制度、技术标准、社会责任、商业模式将合力推动新能源后半生发展方向。

关于新能源本质的反思,将决定其后半生走向的讨论。

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王晓宇认为,新能源本质不是能源而是技术。与供需关系是决定传统化石能源价格的本质不同,新能源的本质是技术决定价格,其成本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波动,而是一路下降。而且“谁都不敢说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限在哪里,因为谁都无法预测技术的潜力”。

技术进步将提供充足廉价的能源,这一点毋庸置疑。《BP技术展望》预测,到2050年,每年可获得的理论能源将达到4550亿吨油当量,相当于预期需求量的20倍多。现在的问题已不是“我们能获得足够的能源吗?”而是“我们想要什么样的能源?”

另一个有益的判断是,新能源的本质是灵活性。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廖宇认为,新能源的本质是灵活性。2017年6月7日,英国和德国的新能源发电占比分别达到了50%、75%。这样的高比例,在以前被认为是无法想象的。

新能源作为技术和灵活性的本质凸显无疑。在此背景下,基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包括后处理模式正在被打破,新能源供给从绝对短缺,到了绝对过剩、相对紧缺;新能源服务从关注种类,到关注组合、效率。这种碎片化能源系统的后处理,也需要一整套全新处理思路,其中的关键是将政策机制、技术标准、社会责任、商业模式通盘考虑,合力驱动后处理事业前行。

首先,监管部门要超前谋划,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收集处理废弃新能源设备的责任归于生产者,并建立成熟的回收监管体系。2014年初,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WEEE)指令将光伏组件纳入其中,规定报废的光伏组件和家用电器作为一类产品,当前和历史安装的都要强制回收处理。

其次,研发机构应针对具体领域,推出相关标准,进而引导不同企业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在动力电池、晶体硅等回收领域已有相应标准,风机领域尚属空白。

再次,制造企业要坚守社会责任,落实好生产者责任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责任延伸情景具有最佳的成本收益。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参考废旧家电基金补贴方式,生产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就要将补贴金额投入基金会,再由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并发给专门的回收企业。

最后,鼓励专业后处理公司进行有益探索,以保证相关商业模式能有造血机能。在依赖规模支撑的基础上,应该鼓励企业创新不同模式。比如可以参照国外NGO的模式,通过会员制,让有能力的会员企业为有需求但没有能力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并由此获得经济效益。

从前半生看,新能源的应用在与时间赛跑,致力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需要加快对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投入。

在后半生,新能源设备的资源化利用也在进行一场与心灵的赛跑,需统筹政府、企业和用户三方利益,发挥政策机制、技术标准、社会责任和商业模式的合力,共同推进、尽早布局,才能避免未来的尴尬。

对于新能源本质和未来,认识已清,方向已明,路径已定。

新能源发展,从重生轻死到生死齐一,需要思辨,更需要行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退役风机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