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多起事故显示风电设备制造业面临考验

2010-11-26 09:29来源:中华工控网关键词:风电设备制造业风力发电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风电机组从2005年开始步入“兆瓦级时代”,2009年兆瓦级风机成为市场主流,2010年2.5兆瓦级风机成为行业扶持标准。华锐近日发布消息称,投资2.8亿元的华锐风电科技(甘肃)有限公司5兆瓦风机总装项目签约落户酒泉工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年产300台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金风则提出,正在研制6兆瓦风电机组;海装和湘电风能也表示正在研制5兆瓦风机;联合动力等纷纷提出将有3兆瓦以上的新机型面世。

外企当然不会放弃中国这个如此丰厚的市场。在国内企业求大求快的同时,世界风电巨头正加紧抢滩中国市场。GE能源集团中国区可再生能源产品经理刘宏认为,想要成为全球领先的风机供应商,必须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上取得相应地位;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玛勒表示,中国是维斯塔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歌美飒董事长兼总裁乔治·卡弗特说,歌美飒高度重视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致力于在中国生产大风机。

未来,我国风电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国家能源局已基本明确了风电发展规划:2015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9000万千瓦,2020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1.5亿千瓦。

然而,一位长期关注风电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了自己的忧虑:“目前国内风电设备质量和运行稳定性欠缺,将直接影响风机的发电效率,进而引起风电开发商前期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现实下,动辄几千万的损失谁来买单?装机数量的疯长有什么意义?”

相关链接:企业长跑的底气

在今年10月的国际风能大会上,国内两大风机巨头金风和华锐分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两个房间都是人满为患。金风将自己成功通过低电压穿越测试的报告复印后,发给每位与会者。而华锐的宣传点是,其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不难看出,两家企业一个重视细节,一个关注成果;一个注重并网性能,一个注重单机容量。

两大企业的发展路线我们姑且不论,市场说了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企业走得多远,发展路线规划成什么样,最根本、最核心的还是保证质量。

“风机制造商的排名不应是由其产量决定的,而应该是其资质,是产品质量的好坏,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某不愿具名的资深风电技术专家表示。

也可能是有些企业太在乎自己的排名了,才会不惜代价哪怕赔本也要把对手挤垮。

“企业发展必须稳妥。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产业链,它不应以整机的价格去讨好市场,压低安装成本会造成安全隐患,企业必须有一个平常心,让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有利润,才能使企业往好得方向发展。”某位新能源行业资深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

企业只一味地指望用价格战把对手“杀死”,到最后伤的不仅仅是企业自己,还会殃及整个行业。

那么未来,风电产业该何去何从?不只一位专家呼吁: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应该求好求稳。

“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直强调全员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发展速度是目前企业最应该做的。”某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公共事务部总监对记者表示。

正如李俊峰所言,风机制造商不能“贪大求新”。我国风电装备技术从欧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欧洲出现了1.5兆瓦风机,直到今天,1.5兆瓦风机及以下占当地85%以上的市场,2兆瓦以上风机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新能源发展安全、稳定、经济、清洁这四个指标中,安全是首位的。”

市场有自己的淘汰法则。风电设备企业只有眼望前方,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才能走得更远。毕竟,产品质量才是企业长跑的底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制造业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