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电力企业安全难管根源分析与破题

2010-12-20 09:54来源: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庞继勇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举个例子。每年开车回老家过年。一出门我就说,为了安全咱们可一定要扎好安全带。上了高速路,再提醒检查一遍,才扎上。高速路休息站停留一段时间,上路后,一看又没扎,再重复一遍。期间家人都是用无奈的眼睛看着我,有点不耐烦,甚至横眉冷对,背后作鬼脸。这还好,最头疼的是岳母坐我的车。岳母身材高大加上年事已高,只要是坐副驾驶,我就担心呀。于是,每次我都是很甜蜜地喊一声妈,经过笑眯眯耐心解说后,才有些不太情愿、费劲地扎上安全带。后来,和岳母交流得知,她老人家坐他儿子的车从来不用扎安全带。可见,亲人之间这么好的关系,扎好安全带这件小事,都需要苦口婆心。这说明了什么?是固有的思维方式在作怪。你让别人去做他认为没有做过或自认为没有必要的事情,就很难,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效果还不一定好,被动与主动效果差大了。更何况是同事,更何况是分包单位财大气粗的头头们和没有生产施工经验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

紧接着还有个例子。儿子今年八岁,他只要坐副驾驶,必定会习惯地扎好安全带,无论是市里还是高速公路。这种结果是源自多年前第一次坐车时接受过我的教育。两个事例一对比,问题就出来了!难道成人的安全意识比孩子的还要差?显而易见,不是这样的。差别在哪里,是什么?是教育,是培训。有人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们企业的员工都是经过了“三级安全培训”,可就是灌输不进去,效果不是很好,一部分人在现场总是会“被安全”,有的屡次违章,令人头大。其实,以上两个事例非常具有代表性。把这种思路用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违章的根源就显而易见。没有抓紧抓狠安全培训的最黄金的时机,那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企业“三级安全培训“(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其实,把违章的根源终结至企业的“三级安全培训”有点牵强,实在是无奈之举。这并非在磨灭企业安全培训的成绩,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和大家一起来重新审视对企业“三级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并非一句话这么简单,需要培训管理者有一种担当的姿态,是对别人一生中安全健康最关键环节的把关者,是弥补中国教育缺憾的拯救者,是肩负起保障员工幸福和健康的光荣使者。而不是消极地理解为来“被纠正”以往培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要想做好企业的“三级安全培训”工作,必须先做好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一个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素质问题,更不能备受歧视。不要把安全片面地理解为施工作业安全,而应该是“大安全”的概念。这涉及到全民素质教育的大问题。就像是羡慕美国人,你看老外,一到现场就全副武装,穿好防护服,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等等。大家可不要简单地理解成为是企业安全抓得好,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到底是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他们从小接受的安全教育。到了工作岗位,只不过是根据工作性质把安全意识更专业化了而已。安全意识强与弱,说到底,就是中国安全教育成与败的最好说明。

教育界专家有个共识,孩子一生的良好习惯和自控能力源于9岁前,也就是在小学的1-2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能顺利健康成长。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加上固有思维习惯的养成,再培养就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同样,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在美国,每年的5月25日是美国人的儿童安全教育推广日,鼓励家长和其他社区示范人物在5月里用25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认真地进行一次关于安全的对话,同时让这样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贯穿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人从小就从爸爸妈妈那里懂得了这个道理,大人们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对小朋友们进行安全教育。美国学校的演习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多次演习活动。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很少涉及到安全意识教育。或者说也就是近两年才有了类似的安全教育活动。再比如,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在日本家庭中的普及率非常高,源于从幼儿园就普及游泳,一个20人的幼儿园开设游泳课,必定会有8个以上家庭的家长同时到场先行培训好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人数不够坚决不开课。培训期间,日本人十分认真,喊着操作要领口号,反复练习。这在国内是很难见到的。美国成人的心肺复苏持证比例是80%,中国有多少?几千人的施工企业,也就十几个人,而且大多数没有证书,或者持证也因没有年审而失效。

再对比一下中国的教育。当代的成年人绝大数没有从小接受过良好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的淡薄,受其成长过程中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影响很大。这应该理解成为中国教育的缺失或者是不完善。很多的教育专者都认同这个观点并呼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明白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历程,就会明白企业员工(准确的说是成年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屡查屡犯的症结所在。(尤其是新进厂的员工),就会深感企业“三级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它是中国人一生中健康安全三个环节(工作前1-22岁,入厂18-22岁,工作以及退休后30-85岁)中的最关键的阶段(入厂18-22岁),对安全健康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深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弥补入厂前没有接受良好安全教育的缺憾,又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融合,为今后乃至后半生的安全健康打好基础。

在这里,作者并非是埋怨国家教育内容的缺失,而是让大家要有个清醒的认识,意识到企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从企业管理层和安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有人会问,教育是万能的么?你举个例子我看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企业查看更多>安全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