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电力企业安全难管根源分析与破题

2010-12-20 09:54来源: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庞继勇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安全难管,电力企业的违章难抓,似乎已经成为了管理者无奈的“共识”!但令人困惑和纠结的是,这既不符合客观规律,也有悖于从实践中得来的“只要有心做,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论。问题到底是出自哪里?是领导不重视?是安全员没有监督到位?还是员工个人原因?违章怎么就这么难杜绝呢?到底还能不能找到杜绝违章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呢?

先来分析一下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中国企业的安全活动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讲应该是最多的。从各级之间上传下达的各类文件和安全管理者日常的工作量就能看得出,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在比较规范的企业,安全活动几乎是天天有、周周有、月月有、年年有。各类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会议交流、专项治理、技能比武、技术交底、体系认证,项目众多、首尾关联,一年到头时间安排地满满当当。各级安全管理者在工作岗位上都是如履薄冰,谁也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和马虎。原因就是,施工现场的隐患频出,查不禁罚不绝,尤其是人的违章行为。今天查明天有,后天查大后天还有,天天查天天有,抓得紧,安全意识就绷得紧,抓得松,违章现象就会让你天天见。而且大多数是习惯性违章,是被动的管理。违章者都接受过至少两个等级以上的安全教育。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一部分接受过企业正规“三级安全教育”的员工身上违章行为也时有发生。相同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程序,都是如此往复,尤其是安全培训,都是一样的重视,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全管理的投入与获得的效果不成正比。这是当前中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这种客观现状的存在所带来的压力,被各级“一把手”和各级安全管理者承担,一谈到事故和违章,倍感压力、焦虑、彷徨和无奈。面对安全难管的现状,我们可否这样思考,会不会在某个不引人关注的管理环节没有引起重视,或者是熟视无睹呢?

笔者查阅了诸多安全管理的文章,观点大都一致。一谈到违章、事故原因,绝大多数都是“三段论”(领导不重视、安全管理不到位、违章人员意识差)。一谈到事故处理,都是严格执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的提出是2004年2月1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来的,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策、理论没有问题,关键在执行上。到底在那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呢?

常言说得好,打蛇看七寸。任何事故都有源头。当前多数企业一旦出了事故,往往是,大家都忙活去找事故的主要、次要、主观、客观原因,重新审定安全措施,根据岗位职责圈定安全责任者。面对事故主要肇事者,大家牙根咬得紧紧的,恨铁不成钢。于是,一连串的各级责任者被处理。全体员工都沉寂在悲愤严肃的氛围中,自我反思,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逐渐淡忘因事故带来的悲痛,新的事故再出,处理程序再往返一次,再接受一次教训。只不过事故的性质、原因、责任人都发生了变化,也极少有人将事故对比深究,彻底查找事故根源。或者尽管也查找了事故的根源,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一个模式,由于肇事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带来不安全行为,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违章和事故也就“顺理成章”。持有这种“有始有终”惯性思维的管理者不在少数。极少有人这样思考或者是“思至当止”,事故处理到这个层次应该还不算完,它离事故处理的终结还差一小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到底是哪一步?

从体系管理的真正含义上来讲,对待问题的处理就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逐级排查,直至查到违章源头,继而制定措施持续改进到位,最终达到管理者满意的效果。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对问题处理的“四不放过”。否则,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的效果就会受到制约。

到底是那个环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把关呢?

追溯违章的症结,必须先深刻剖析一下杜绝违章的难度及其历史根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企业查看更多>安全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