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人物正文

中国首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功成告退

2011-02-25 15:56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能源局张国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换言之,是业界与公众对积弊已久、交叉环生的能源矛盾愈发不满。价格、体制和垄断等关键词的频繁出现意味着能源这块中国行政垄断高地已渐至积重难返之境。而在众多矛盾之中,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本刊记者,“能源问题的最主要矛盾是价格,而不是体制,能源所有的矛盾最终落在‘价格’问题上。”

能源局恰好缺失价格上的话语权。能源局的出现,曾在一定程度上被业界寄予厚望。但人们很快发现,以能源局的职责设定,无法担负起真正统筹管理、理顺体制矛盾的重任。如施政不当,则有造成“政出多门”的可能,而更大的隐忧在于,因其暂时取得的成功,反有加剧行政干预市场的弊端。

事实上,无论是电力改革、油气价格设置还是在节能减排等关键问题上,其问题指向往往都集中在行政垄断之上。能源局的出现,很难扭转这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当初,在能源局成立之际,即有业内人士直言,能源局是一种权衡的结果、妥协的结果,也是过渡的步骤。之所以没能升格成能源部,是受到了强势企业和强势部门的阻挠。

如此看来,身为张国宝的继任者,刘铁男所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一方面,有其权限空间受限所在;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发展因素日益遭遇深层矛盾需要改革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能源局反而有被架空的可能。

不过,从年龄上讲,刘铁男较张国宝年轻10岁,这意味着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在任上推进改革,如能乐观视之,还能期待中共十八大后能源局的进一步升级,包括在价格问题上话语权的获取。

当前,能源局的管理模式是以“项目审批”的形式实现宏观管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如张国宝任上清洁能源领域的成功。

但其弊端在于,从宏观上看,能源局并不是一个直接承担管理责任的主体,反而可能有在新领域缔造痼疾的隐忧,“依靠项目审批来管理的模式如果不被靠制度创新、机制设计的管理模式所取代,不仅能源局依然换汤不换药,中国能源管理的深层矛盾也无法获得有效解决。”韩晓平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局查看更多>张国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