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考验中国的智慧 核电路线未能三统一

2011-06-13 16:58来源:《电气中国》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核电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核电水平到底如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原主任、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华祝回答:“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

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里,有能力独立发展核电工业的,只有中国一家。

在核电产业链中,位居下游的是核电业主,即核电站的控股方和运营方。中国的投产及在建核电机组合计41台,其中中广核担任业主的有21台,中核担任业主的有18台,其余2台由中国电力(行情,资讯,评论)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担任业主。

自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一期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以来,中国的四座核电站共有13台机组投入运营,迄今安全记录良好,但在核电站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益上尚待提高。

中核集团控股的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永江认为,相较国外同行,中国核电站的利润率偏低,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都还有差距。

位居中游的是核蒸汽系统供应商(NSSS),即为核电站业主提供核岛设计及主设备的公司。在核电产业链中,NSSS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美国的西屋电气、通用电气,法国阿海珐,日本的三菱重工、东芝、日立,俄罗斯的ASE,韩国的韩国电力等,均是世界著名的NSSS。

中核、中广核均有核岛设计能力。目前,二代加技术是国内主流的核电技术。所谓二代加,即是在法国M310二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而形成的核电技术。中核和中广核都在二代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中国工程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阮可强透露,无论是中核的CNP650、CNP1000、M310改进型,还是中广核的 CPR1000,均是在阿海珐M310堆型上发展而来,这些机型虽然在大部分组件的国产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整体设计技术和一些重大设备(例如主泵)的知识产权依然掌握在法方手中。如果想出口,就必须获得阿海珐授权。

李永江表示,中国现在是核电大国,但不能说是核电强国,核电强国的标志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自主设计核电站,特别是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核电站。

据他介绍,中核的百万千瓦级二代加机组CP1000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5月已通过专家评审,但尚未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审查。因此虽然其性价比良好,但无法在国内投产,也无法用于出口。“你自己都不建,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至少现在,中国尚无缘世界主流核电市场。

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乃彦表示,中国可称为NSSS(核蒸汽系统供应商)的有三家:中核、中广核、国核技。

中广核与国核技因为分别承担EPR和AP1000技术的引进、吸收、创新工程,或可成为三代技术时代的主角,其中国核技成为主导者的可能性更大。

而清华大学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建)合资成立的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核能源)正在研发的高温气冷堆项目也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如获成功,中核能源将有机会成为中国的第四家NSSS。

在核电产业链上位居中游的另一个主体是核电工程公司(AE)。这方面,中核建、中核、中广核均有很强实力。

核电产业链的上游是核电设备制造,分为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主冷却剂循环泵(主泵)、爆破阀、蒸汽发生器等主要部件,后者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等。

根据制造的难易程度,业内一般把核电设备分为A1,A2、A3,B、C三大类:A1类是指技术制造难度大,国内现阶段无能力制造,需要全部由外方承担供货责任并进行设计制造的设备;A2、A3类是指制造难度较大,国内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也具备一定生产经验,需要外方提供技术支持或进行技术转让后才能生产的设备;B、C类是指中方已经或者基本能独立制造,可以由中方单独提供的设备。

多位核电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二代加核电设备供货领域,除了主泵(主要是主泵轴承和动密封),总体国产化率的程度已接近60%。但在三代技术(主要是AP1000和EPR)和百万功率机组设备供货方面,国产化才刚刚起步。

与二代加技术不同,第三代核电技术对核电设备的抗中子辐照能力、热处理和锻造技术、冶金程度控制等诸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二代加的要求。而核岛主泵、百万功率汽轮机和发电机运动部件以及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还主要掌握在美国EMD公司、法国克鲁索公司、日本制钢所(JSW)等核电装备巨头手中。

在国核技同西屋签订的AP1000技术转让协议中,包括主泵、爆破阀、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都被列入A1类供货合同,全部由西屋提供。其余设备,主要由国内的上海电气(601727)、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600875)、一重集团、二重集团等企业提供。

据业内人士介绍,核电站的建造成本主要由建设成本、设备成本、辅助成本三部分组成,其比例构成约为40%、50%、10%。随着人力成本和安全防范措施的不断提高,建设成本和辅助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要降低核电站的建设成本,主要靠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水平。

但在核电专家看来,一般核电设备国产化数量的提高并不能带来核电成本的显著下降。原因是,一般核电设备虽然数量多,但制造门槛低,其价值在整个核电装备的采购额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比如一个主泵价值就上亿美元,其数量在整个核电装备中的比重很小,但金额却占了大头。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核电装备水平的高低,关键要看核心装备国产化率的高低。而在这方面,中国同核电强国还差得太远,甚至是小学生和博士生的差别。”国核技专家委员会专家郁祖盛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