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胡锦涛访俄未达成天然气协议

2011-06-20 11:19来源:华尔街日报关键词:天然气俄罗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对价格依然存在分歧,中国和俄罗斯未能就一项涉及两条大规模输气管道的天然气供应交易达成最终协议。双方在两年前就这项交易的原则性问题达成了一致。

直到最近,中俄两国敲定细节问题的希望还是很大,这样就能赶上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大张旗鼓地公布好消息。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输入天然气的价格。

周四,胡锦涛与梅德韦杰夫抵达克里姆林宫出席会议。但从上周开始,双方官员都开始淡化能够及时达成协议的预期。周四晚间,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理普京(Vladimir Putin)在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OAO Gazprom总部的谈判无果而终。

潜在的利害关系是巨大的。计划建设的两条输气管道是从西伯利亚东部和西部的天然气油田到中国各个城市,据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贝弗里奇(Neil Beveridge)估计,成本可能约为1000亿美元,从这两条管道输出的天然气价值最多可能相当于俄罗斯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贝弗里奇说,这可能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协议之一。他还说,天然气单位价格上几个百分点的差异就相当于数十亿美元。

Gazprom 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009年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拟定俄罗斯每年从这两条管道向中国输送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Gazprom希望天然气价格与它在欧洲拿到的价格相当,而中国石油则坚持要折扣,特别是西伯利亚东部的天然气,中国石油认为这部分天然气如果不输送给中国就会被浪费。

贝弗里奇说,上述两家公司均在本土享有国有企业巨头的地位,这样的性质可能也是二者难以采取妥协立场的一个原因。

他说,这是两个很习惯于随心所欲的公司。

价格对中国石油来说尤其敏感,因为它在国内市场的天然气售价是受政府控制的。据分析师说,中国石油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管道天然气的价格与欧洲相当,这意味着其在国内的销售可能是亏损的。

这项交易对双方依然具有吸引力,前提是双方能够在价格上消除分歧。对俄罗斯来说,这项交易提供了欧洲市场以外的多元化选择,以及将地处遥远东部的天然气储备转化为收入的机会。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仍然在快速增长,渴望抓住任何机会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天然气进口为其提供了脱离高污染煤炭的机会。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计,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在2010年与德国相当,到2035年将增长到赶上整个欧盟(European Union)的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查看更多>俄罗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