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湖南火电水电不给力 电荒加剧

2011-07-14 09:09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关键词:湖南电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金沙江上,坚定的水电拥趸们在新战场赢得了胜利。根据三峡集团近期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4座巨型水电站将在这里崛起。其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

中国水力发电利弊之争正处于白热化,此消息无疑刺激了许多人的神经。刚刚结束的大旱给了他们反对的理由:水电也要“靠天吃饭”,且不论巨型水电站是否导致旱灾,一旦大旱发生,它们远远不能发挥设计图纸上的完美功能—50年不遇的大旱,恰恰是7年以来最严重“电荒”的导火索之一。

这种争论实际折射了中国电力供应进退维谷的尴尬。僵硬的体制已将电力乏力的因素无限放大,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翟若愚曾说,如果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改革,2011年火电企业仍将继续亏损,并有可能出现2004年拉闸限电的局面。这番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实际上,对业内人士来说,这甚至算不上是个预言,而是毫无悬念的事实。

问题远非煤电联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对整个电力产业链进行系统改革。火电沉疴重重,水电备受争议,核电脚步放缓,新能源发电5年之内难担大任,因此电荒可能成为“常态”,非但年年来访,而且不分淡旺季。

对于已面临诸多新压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不啻于一场梦魇。“企业要倒起来是非常快的!”湖南一家工业公司负责人大声告诉本刊记者,他的企业已因为缺电而影响对客户供货。“幸好之前还有存货。如果缺电时间更长,交货时间拖延得更久,客户将大量流失。”

6月初,本刊记者赴湖南、广东等多地调查电荒情况,恰逢旱涝急转,目睹多个水域一夜之间恢复生机,继而暴雨成灾,电荒却由此得以缓解。不过,无论电厂还是企业,心中都清楚,它们必须要掌握“电荒时代”的生存技巧。

苦苦挣扎

对于湘潭钢铁厂的管理层而言,今年5月恐怕是他们最不愿回忆的一段时间。由于缺电,该月直接损失达1.9亿元。

这家钢铁厂是湖南最大的制造企业华菱钢铁的子公司,也是湘潭用电大户,其用电量占到整个湘潭的1/3。

“4月份压电就变得特别厉害,从4月底开始,轧钢厂就全停了。”湘钢能源环保部部长何峰说。轧钢属于后半段工序,其耗电很大,停工也是迫不得已。由于无法轧制钢材,湘钢库存里堆放的都是一些中间产品,根本无法向客户交货。

“全公司接二连三地为用电开专题办公会,用电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何峰苦笑了下。

“可以预见,虽然现在水电发电量也上来了,但接下来几个月是用电高峰期,‘电荒’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他深为忧虑。2008年冰灾造成的缺电仍记忆犹新。“那次停电给工厂设备造成的损害现在还没完全恢复。可那一次是自然灾害,属于急性发作,而现在的‘电荒’我却看不到尽头。”

湖南水电装机占到电力总装机的40%以上,今年前5个月,湖南水电日均发电量比往年减少40%以上,是电荒重灾区之一,电力缺口一度达到1/3。即使省会长沙,用电也极其紧张。大批企业需要错峰用电,所有路灯减半开启,景观灯也停止使用。进入6月后,随着几轮强降水才稍有缓解。

“看不到尽头”最令人担心。对于珠三角的一些企业主来说,他们更加焦虑。章先生是一家民营机械设备公司高管,他的公司位于深圳宝安区。如今,每周三日的断电已成了公司例行程序。停电前一天,他总会收到供电局发来的短信:“尊敬的用电客户,我们很抱歉地通知您,明日用电预警信号为橙色,表示电源有较大缺口,请发布黄色预警信号时错峰日为星期三、星期五的客户务必自觉停止生产用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