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盖茨“行波堆”能否点燃中国“核电热情”?

2011-12-22 11:53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关键词:核电AP1000比尔·盖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即使核燃料循环可以运行100年,内部原器件却很难支撑如此长的时间。赵志祥说,目前还没有材料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作为一个设计,“行波堆”的关键是建造第一个反应堆。但是,2010年盖茨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采访时表示,泰拉能源公司并不会自己筹钱建造反应堆,“我们会与一些国家和私人公司合作来建造TP1。”TP1是盖茨给第一个“行波堆”所起的名字。

对于如何获得支持,盖茨说,在亚洲建造的可能性要比北美或欧洲地区更高。“中国很显然是一个可选地。并且我们一定会与对方展开此方面的讨论。但目前阶段我们还不确定是否要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的制造速度非常快。”

盖茨钟情于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在1979年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后一直对核电发展持保守态度,甚至导致了核电技术人员的断代。加之2008年后遭遇经济衰退,美国很难支持这样一个理论设计进入实践。

2011年5月,盖茨在西雅图抱怨说,美国能源业将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除非政府参与进来。他还呼吁政府制定更加清晰的能源政策,“几天前,当我与科学家们见面时,我感到非常乐观。可是当我回过头来看到政府的政策时,这种乐观便消失了。”

“美国是泰拉最希望建造试验堆的国家,但在数十年内,美国却又恰恰最不可能成为泰拉的顾客或者消费者---他们甚至缺乏对这样的反应堆的认证流程。”曾从事核电信息咨询和核电站一线管理的核电工程师张益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于是,盖茨在一片萧条的2009年底开始了中国的核电推介之旅。

中国人的顾虑

2009的11月5日,盖茨首次因“行波堆”来到北京。时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赵志祥也参与了会晤。“那次他的主要目的是和国家能源局以及中国核能研发机构、企业共同探讨,合作开发利用核能技术的可能性。”

这一次,盖茨见到了中国能源领域的决策官员---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在企业方面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黄国俊,以及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

最终,国家核电与泰拉能源公司签订了一份备忘录,就“行波堆”和其他先进核能技术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并“推动双方企业和中美两国在核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随后,泰拉能源公司还向国家能源局提交了一份合作计划建议书。在访问中国之后,盖茨就访问了日本。外电报道说,他希望与东芝公司合作开发新型核电技术。也有报道说,他的计划中本来还有印度,但最终未能成行。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盖茨与王炳华以及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等多次会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AP1000查看更多>比尔·盖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