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走基层见闻:500米崖底立杆 为46户村民送光明

2011-12-26 16:25来源:遵义供电局作者:邹永勇 安生岭关键词:遵义供电局为民服务农网改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贵州遵义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芙蓉江村民组农网改造施工要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电杆必须用铰磨机从500多米高的悬崖上吊下去,这在忠信乃至全县都是绝无仅有的。

崎岖的山路整整开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悬崖边的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了正在吊电杆的施工队伍。两条中大拇指粗的钢绳从铰磨机上一直往悬崖边延伸,悬崖边上有一棵直径大约20厘米的杉树,树上挂着一个铁葫芦,其中一条一直延伸到崖底,另一条经过铁葫芦后原路返回,在铰磨机的一个支架上绕了一下后,再铰在一根铁柱上。

“正对面就是桃源乡的泥上坡,再往北就是山岩村,悬崖下边就是芙蓉江村民组。”村干部介绍道,“因为整个村子就像在一口巨大的石水缸里,所以人们都称这里为石缸内。因为悬崖太陡,加上有一些灌木丛遮挡,所以我们站在这悬崖顶上根本看不见。我们放电杆的作业队伍,分别在半岩和岩脚各安排了一个施工点。”

“岩边的同志请过这边来,我们要放电杆了。”听到工人的喊声,记者立即回到铰磨机的后方。搞外线二十多年的施工队长告诉记者,难度这么大的农网改造工程他们还是头一次遇到,“如果顺利的话,一天最多可以吊七、八根,不顺利时一天只能吊两根,这个村民组共有30多根电杆,吊了三天才吊16根”。

“到崖底的芙蓉江村民组,必须先返回到麻窝,只有一条独路可走,”当地村民成了最好的向导。一路上村民杨光青介绍“我们这个组只有46家人,因为地区条件不好,村里能搬走的人家都搬走了,实在搬不走的也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只有我们这种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但是这两年好了政府不仅出钱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帮助我们发展水果产业,让我们在家里也能挣到钱。”村民杨代永接话说到:“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去年底返回家里喂了50多头牛,以前电压不好,电灯不亮。现在电都改好了,我正准备还增加50头牛。明年还准备种植柑桔等水果呢。随着政府的关心,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好多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准备回返乡创业呢。”

因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工人们的汗水一股一股往下淌,电杆在那高吭的号子声中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好不容易将电杆移到了崖边。

“准备就绪没有?”队长拿起对讲机问道。

“一号点准备就绪了。”

“二号点准备就绪了。”

“开始放。”只听队长一声令下。铰磨机旁边的两名工人慢慢转动机器,每转动一圈,电杆就向前移动大约80厘米的距离,铁柱后面的工人就收一下钢丝绳。从铰磨机到悬崖边的杉树不到100米的距离,整整用了20多分钟。电杆到了悬崖,崖顶上什么都看不见了,工人们更加小心,铰磨机旁边的工人每转动四五圈就停一下,由半岩的工人汇报情况,一个小时过去了,电杆来到了300多米的半岩。由这个点的工人通过人力调整向岩脚吊的方向并继续往下 吊。半岩和岩脚工人都通过对讲机与队长联系汇报下降情况,他们的每一步是那么的小心,这根电杆整整用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落到了岩脚。

下午6点钟,记者从芙蓉江村民组出发往回赶。一路上,工作人员往下放电杆的情景在眼前回放着。山脚下亮起的点点灯光,为给这方村民送去光明,这些电网的建设者们在默默的付出。这明亮的灯火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灿烂的笑容。

作者: 邹永勇 安生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为民服务查看更多>农网改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