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访谈正文

中核集团新局——孙勤:核电的价值选择

2012-01-04 13:40来源:英才杂志关键词:核电厂核电技术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绷紧的核链条

倘若没有遭遇福岛“黑天鹅事件”,中国核电建设将会以怎样的速度跃进,难以说清,但无法绕开的核安全问题,始终摆在中国核工业发展的道路正中。

“现在,核能遇到了问题,不可怕。因为,停下来检查整顿,总比出了问题再检查要好,这是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这些年国内核电发展速度很快,也提醒了我们对核能、核安全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孙勤认为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好事。

回到日本福岛核电事故本身,核电专家向记者表示,“事故有时发生的很偶然,也很必然。”

事发时间点是一个关键因素。福岛第一核电厂1967年动工,1971年代投产,至今服役40年,已经到达了设计寿命。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也恰在地震前向日本核安全管理当局提出延寿20年,并获批准。

偶发的地震并没有给获延寿审批的福岛留出多少“改错”的时间。况且,40年前设计的核电机组,安全标准较低,许多老旧设备又不可更新,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却很难让这些老旧机组退役。

“现在的奥拓在某些配备方面比40年前的奔驰强。就安全技术而言,现在的低档车也都有气囊、ABS等等技术配备了,40年前,再好的车也没有这些东西,设计理念没到这儿。”在国内核电专家看来,中国最早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要比福岛核电站安全。

秦山核电站,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1年12月投产,比福岛晚了20年。20年时间,核电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山和福岛的技术基础完全不同。但秦山核电站安全服役20年,核电安全技术又提升了很多。

“核能经济最大化,必须要建立在核安全的前提上”,这是孙勤认为福岛事故对中国核电发展带来的最大警示。

相比技术的提升,要补足的是对核安全认识的深化。

“比如秦山核电站,当初设计的时候只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设计基准事故,比如能够抵御多少级台风,多少级地震和海啸,但对于超设计基准事故就不像现在要考虑的那么多了。还有就是对超设计基准事故的叠加考虑的更少。”孙勤说。

福岛事故正是在超设计基准事故的叠加下造成严重后果的。

2006和2008年,东京电力公司虽然两次提高了地震的最大响应地面加速度设计,但却没有在延寿申请和审批中提高海堤的设防高度,致使震后14米高的海啸轻松越过不到6米的海堤,造成全厂断电。

别人的惨痛教训也是自己的镜子。在国家组织检查的核电防固以及中核集团自我检查中,的确发现了“十几个必须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核电发展速度较快,单从规模上已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在建国家。颇有“赶超意味”的速度也将整个核工业链条“绷得很紧”,持续紧绷之下,风险概率随之增加。

仅仅建造的过程就涉及装备制造、建筑质量、安装质量、调试质量等等环节。核电是一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领域,如果只一味追求建设速度,势必会在诸多方面出现能力的“摊薄”。

“从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等方面积累的越来越少,摊薄的越来越多,就变成了隐患。都说厚积薄发,所以,控制速度,限制产量,提高能力,增加积累都是有好处的。”资深核电人士认为,现在有必要思考的是,对于核电领域巨大资金投向的调整,“过多的资金投入在项目上,那么技术开发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对于核电的发展,政府政策并无转向之虞,只是更加强调安全性的基础。在2011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重申了五中全会的方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发展方向不变,那么该如何理解“高效”呢?

孙勤的理解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更要体现现代化的技术和专业化的管理。“核电是一个很先进的产业,但也存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

电力系统习惯性的“装机报喜”长久以来引导着行业始终比较注重产能,核电领域也是如此。“就像过去的GDP崇拜一样,起到了正向的作用,但也容易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在孙勤看来,国内核电发展先要适当的控制发展速度。

政府此前定下2020年完成“4000万千瓦装机+1800万千瓦在建”核电建设计划,业界普遍预计实际建设速度则可能在2015年左右就达到这一数字。到2020年,完成“6000万千瓦装机+2000万千瓦在建”应当是个现实的数字。

但关键的问题是,十年间,8000万千瓦的建设规模,是否能练就出一个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工业强国。

“我们‘十二五’、‘十三五’的目标不是要体现能做多大,而是要体现能做多强。中国要做核电大国很容易,但要做核电强国则还有很多困难。”孙勤对记者明确表示。

造出“中国心”

技术路线之争,从中国有核电站起就从未间断过。只是福岛核泄漏事故,将这种争论提高了更多分贝。

日本福岛核电站是沸水堆核电站,而国内的核电站则基本都是压水堆核电站。到底哪种堆型更为安全?

网络上,“顶”压水堆的“专业级”网友总结出沸水堆的两个安全问题:一是沸水堆直接驱动汽轮机的蒸汽有放射性,一旦泄漏便很麻烦;二是沸水堆整个蒸汽回路的抗压能力小于压水堆。

“这个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更为科学的角度来说,堆型各有各的好处,不能因为出了事故,就应当把沸水堆核电站关闭,当年的切尔诺贝利就是压水堆核电站。”核电专家告诉记者,堆型好坏并非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基础才是更重要的。

实际上,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第二代沸水堆技术。目前,世界核电技术分为四个代别,中国运行的核电站多为二代或二代改进型,AP1000和EPR则属于三代核电技术,山东荣城石岛湾项目的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和原子能院实验快堆则属于四代技术。

当前世界核能发展正在由二代改进型向三代技术过渡的时期。三代核电站大规模部署仍然需要示范电厂的建成和运行状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厂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