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遵义供电局:德江沙坝村的喜事

2012-06-12 16:42来源:贵州省遵义供电局作者:刘遐友 杨秀宜关键词:遵义供电局德江供电局村电共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楠杆乡的沙坝村是贵州德江县最偏远的村之一,要搁在10年前,这里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连汽车都没见过,大山深处的一个集镇楠杆场就是他们走得最远的地方,这里山高林深,农户就星星点地散居在这大山深处,通电,让这里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然而,缴纳电费却成了困扰农户的一大难题。

2012年6月6日,对于德江沙坝村来说是个大喜之日,因为遵义电网德江供电局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正式挂牌落户,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下辖沙坝、中坝、五龙三个村,共计1396户人家交费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路费要比电费贵

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辖区内共有17个村民组,分别是沙坝、水潮头、上坝、中坝,下坝、石门、刘家、蒋家坪、山后头等,从村所在地出发,距县城有56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楠杆场也有16公里。石门组的杨大爷说,从他家出发,走到中坝村也要花去“几顿饭功夫”,杨大爷还告诉我们,他家的儿子儿媳都去外地打工了,老两口用电节约,一个月的电费也就10来块钱,“从家里去楠杆交电费,相当于赶一天场,来回没一天的功夫不行,就为了交这10来块钱的电费花钱吃响午(中餐)不说,还耽过一天的活路。”杨大爷生动地比喻说这种现象是“牵索要比牛还贵”。有这种感慨的可不是杨大爷一个人,沙坝村支书全杰书告诉记者,“交一次电费,一个壮汉要半天才跑得下来,就是自家开摩托车去,一个来回的油费已不少于10元钱,农闲时节还好,农忙时节真是划不来。”

沙坝村出了新鲜事

这几天特别是中坝村的老乡们正在相互传达着 “交电费不用去赶楠杆场了”的好消息。6月6日,德江供电局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正式挂牌,落户沙坝村。对辖区内的1396户村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沙坝村的支部的全杰书说“这下村民交费难问题解决了。”

在村委会一楼右侧一间小屋,门头上挂着“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牌子。作为德江供电局在此设立的“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村民们不但可以在这里结算月度电费,如果他们有用电需求,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从这里及时将传送到供电所,不仅可以为用户省下一大笔钱,同时还免除了村民的车马劳之苦。

“替老百姓省钱”

沙坝村的支部全杰书是个精明人,他说,自通电以来,村民们就为交电费犯愁,一年前这里还没有通车,交一次电费一个来回30多公里,耽搁一天的功夫,现在通车了,村民每月交电费平均来回路费得花10几元钱,1300多户人家,光交电费这一项,一年下来村民们的开支超过了15万元,会过小日子的他感慨地说“太不划算了!”

德江供电局分管电力营销服务的郭洪副局长说,建设一个“村电共建”点,租房、购置电脑、办公桌椅等开销按照预算应该在1.8万元,投入1.8万元,一年为老百姓省下15万元,我们不仅要会算这笔帐,最主要的是在为民服务、创先争先活动中,要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用实际行动践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核心价值观。

杨欣是楠杆乡用电营业管理站站长,他全程参与了沙坝村“村电联建”窗口建设工作,对于“村电共建”,他有自己的体会。杨欣告诉笔者,创先争优、服务“三农”,就是要从解决农村用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沙坝村地处偏远,我们管理难,用户交费难,“村电共建”服务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下步,我们将细化服务要求,跟踪服务效果,通过“村电共建”活动,为村民营造安全和谐的供用电环境。

作者: 刘遐友 杨秀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德江供电局查看更多>村电共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