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一味抑制电价上涨不利于提升节能意识

2012-06-18 10:25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阶梯电价煤价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供电煤耗来看,截至2011年底,中国供电煤耗下降到330克/千瓦时、发电煤耗下降到309克/千瓦时,已经进入世界比较先进的水平。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的两台百万机组,更是创造了276.02克/千瓦时的世界最低供电煤耗的新纪录。

但如此成绩背后,却是五大发电集团身陷财务高风险区,资产负债率高达85%,企业资产结构失衡,持续经营后继乏力。吴疆认为,中国大型发电企业资产结构不良、难以持续经营,核心原因在于发电领域形成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之后,电价体制改革严重滞后,长期人为抑制电力价格的正常增长,使电力企业无法正常营利,失去自我造血能力。

一是长期人为抑制电价,电力行业为上游产业埋单。2002年五大发电集团的发电成本仅为1133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5436亿元。推动发电成本上涨的首要因素就是煤炭燃料成本。2006年—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燃料成本增加264%、发电成本增加230%,但同期上网电价仅仅增加117%。放任煤炭等上游产品涨价,而长期人为抑制电价增长,在全球范围一次能源大涨价的背景下,相当于让电力行业为上游产业买单。

二是长期人为抑制电价,电力行业为金融行业打工。面对厂网分开之后随即到来的新一轮的“硬缺电”,五大发电集团作为央企的首要使命,就是尽快投资新项目提高发电供给能力。在电价被长期人为抑制、权益性融资不给力、甚至折旧都已悄然打起折扣之际,债务性融资基本是唯一的选择。

三是长期人为抑制电价,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失衡。电力销售价格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及有关基金附加等组成。2010年,上网电价只有2003年的137%,而输配电价则是2003年的148%,这说明上游一次能源涨价的压力,绝大部分都是由发电企业来承担的。电网企业除了2009年、2011年两次被拖延联动以外,其销售电价基本都是与上网价格同步调整的。在这样差异化的电价机制下,中国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逐渐分化失衡,2002年至今电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稳定在60%至65%之间,而发电企业则从65%左右急剧攀升到85%,投资收益下降而风险显著增加。

四是长期人为抑制电价,电力行业为全社会做奉献。环保减排、清洁发展是近年来中国电力调整结构的基本方向。目前,执行的脱硫补贴从0.013元/千瓦时到0.020元/千瓦时不等;未来还将推行的脱硝补贴初步测算为0.01元左右/千瓦时。中国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几年来不断上调,如果再算上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目前中国借电价征收的各类补贴已达0.05元/千瓦时、千亿/年的规模。但在政策执行中,由于补贴标准滞后、额度不足(例如脱硫补贴、脱硝补贴),或者补贴支付滞后、覆盖缺漏(例如风电补贴、电网接入补贴),先行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电力企业往往成为鞭打快牛的先烈。

吴疆认为,中国电力企业目前阶段的高资产负债率绝非“跑马圈地、盲目扩张”这样简单。与世界电力企业相比,中国电力企业的所谓高资产负债率本身根本不是问题,折射出的恰恰是人为压低电价、限制电力企业正常收益的政府管制问题。煤电联动在执行中的人为滞后,并非联动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配套的税收、补贴政策缺位的表现,是中国政府部门习惯抓企业、不善管社会的表现,是中国公共治理领域思维不系统、政策“跛足”、宏观调控缺乏“组合拳”的表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