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教育正文

萧山供电局:创新“微培训”实现员工素质“大提升”

2012-07-09 09:01来源:浙江省萧山供电局作者:徐国锋关键词:萧山供电局微培训全员培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前要办3个业务得跑3个柜台,半个小时下不来,现在1个柜台10分钟就搞定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6日,杭州萧山区宁东村村民黄明浩来到萧山生兴路供电营业厅时,体验了一把“一柜通”服务带来的超快感。“‘一柜通’对窗口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幸好有‘微培训’作为支撑,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窜’出这么多业务‘多面手’!”杭州萧山供电局市南所营业班班长楼俏道出了“一柜通”背后的“秘诀”。

“常见的由上至下的统一培训往往以全员培训率作为衡量指标,强调的是覆盖率,却难以体现培训的效益。”萧山供电局培训教育专职黄晓敏向笔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变电值班员,每年都会被安排参加专项技能培训,虽然表面上培训率达到了100%,但实质上仅提高了单项能力,短期内培训很难对本专业的所有内容实现百分百覆盖,但另一方面,萧山电网又以年均新增容量50万千伏安的规模扩大,亟需缩短值班员的“成熟期”,诸如此类。因此,如何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最大程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亟待破解的难题。

对此,今年以来,萧山供电局首次将“微培训”理念“植入”教育培训体系,编制“微培训”管理办法,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微培训”,以每位员工为核心,构建开放式“微环境”,向周围员工传播“微知识”和“微技能”,通过层层传递和放大,形成培训的“辐射效应”。在形式上,“微培训”以“小精灵”的模式开展,这种培训规模“小”,即安排参加学习的人数少、多以班组为单位,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学习,既提升了培训效果又确保了学习的全覆盖。培训资源“精”,即力求时间不长、内容集中,注重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培训方式“灵”,综合运用晚间培训、周末培训、实践培训、专家授课、网上课堂等手段,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同时,积极构建以员工为核心的“微环境”,全面推行“岗位带头人”和“员工大讲堂”,通过员工群体之间的“传帮带”,使员工既是“发光源”又是“受光点”,形成纵横交错的全员“辐射链”,实现员工知识体系的交叉式多层覆盖,在更短的周期内为员工补强更多的理论和技能“短板”。

“现在除了吃统一的‘正餐’,大家还互相‘开小灶’,这半年下来,比去年一整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该局运检人员张波说道。据统计,截止7月6日,该局9个部门和单位已累计开展各类“微培训”600余次,其中跨专业培训的占37%,员工的参培率从去年的人均4.3次,提高到现在的18.7次,人才当量上升至0.93,中高级技能员工人数同比增长5.1%。

作者: 徐国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萧山供电局查看更多>微培训查看更多>全员培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