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电沉浮】行业洗牌后“技术+成本”将更重要

2012-07-18 10:23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郝凤苓关键词:风电产业风电设备风电整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跃进后突遭逆转

参与者增多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价格战。2008年,有先发优势的华锐就开始降价,使得很多后进入的整机厂商刚一投产就遭遇“不卖不行,卖又亏本”的窘境。以1.5兆瓦机组为例,2011年的价格相比2008年,下降幅度“超过40%”,导致一些风电整机厂商“毛利率为负值”。

坏日子来如此之快,风电似乎昨天还是一个“躺着就能赚钱”的行业。

自2010年起,整个风电行业订单量大幅减少,桥联风电开始缩减风电零部件产量。“风电没有了订单,桥联只能转(做其它),不转就会死掉。”曹一平透露,“目前已缩减了50%”,并转向其它业务。但“缩减50%”这个数字在无锡当地一位风电业人士看来,还是“保守说法”,“接近80%-90%”,他认为。

减产导致风电设备厂房被大量闲置。更要命的是,银行在催款。2009年新建的厂房耗资巨大。“厂房2000元/平米就是3个亿,设备也要2个亿”,总投资约在5亿元,其中不少是从银行贷款而来。“我刚投入,还没有产出,银行贷款怎么还?”曹一平反问。

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首次出现下滑。风电整机厂商华锐、金风、东气无论是装机容量、主营业务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大幅下滑。以华锐为例,2011财年其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48.66%和83.11%。不景气也传导给了风电零部件厂商:铸件厂商吉鑫科技,叶片厂商中材科技,生产风叶、塔桶的天奇股份,做轴承业务的天马股份及天顺风能的塔架业务等,均呈现下跌态势。

吉鑫科技总经理包振华就称:“我们的国内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主要是因为那些小的风电整机厂产能萎缩,大的整机厂对我们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但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和以前比还是进一步提高了。”整机厂的困境也使得零部件厂商遭遇产品价格下调、订单减少、库存增加,账期延长等不利因素,“一些小企业基本退出了”。

无锡当地的一些风电零部件厂曾找到吉鑫谈并购,都被他拒绝了。“没有价值”,陆卫忠认为,关键是技术、人和加工设备,而这些恰恰是小厂们欠缺的。

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整个风电设备行业,依然跌势不改。一个极端例子是,今年一季度,东气的风电装机量下降至25套,而高峰期一年可达1800套。

目前,已经有大批风电设备厂商挣扎在生死边缘甚至退出这个市场。

谁之过?

新兴产业“大干快上”背后,则是政策层面的冲动。早些年,为了鼓励各路资本参与投资风电等新兴产业,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扶持风电发展。比如,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2010 年初,该规定被取消);2006年2月,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电网企业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并给电网企业规定了8%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义务,后来又陆续推出电价分摊、财税优惠等政策。

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大力鼓吹风电发展,风电产业园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整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