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电力软件管理软件评论正文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

2012-08-06 14:59来源:CIO关键词:电力信息化电力集成SG186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标准制定的相对落后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反过来,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

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搞标准,但谁都说了不算的根源在于用户需求不足。首先,电力企业不像制造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系那么紧密,葛洲坝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之间没有遵守同一数据标准的要求和愿望;其次是缺乏统一领导,由国电信息中心牵头华能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加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原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拿出第一稿,但从工作进度看有些困难。

(二)组织机构困境

虽然电力信息化市场仍在蠕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显现,不少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目前电力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却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目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分别由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承担,只有极个别电力企业把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合并在一起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把信息中心和自动化处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

目前,不少电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他们的信息化部门,信息部门的地位也在提高,并且部分人员来自各业务一线,这是值得高兴的好事情。如果考察一下国外的信息化组织,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国外的信息化组织一般分成三块:一块是运维,就是所有的系统上了线之后配备的支持人员;一块是应用系统运用和开发人员,就是目前IT部门配备的负责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然后把系统实施上去的长期工作人员;第三块是业务分析员,这些人员既有业务背景也了解整个企业,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系统如何实现也有些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隶属于IT部门,但他们负责与各个业务部门接口;接口内容包括流程、整个公司的变化、规则等等。事实上,这部分人员起到的是一种桥梁作用。国外企业的IT部门往往有这么三条腿,他们能够提供从需求的分析明确到需求的实现,最后到需求变成系统之后整个过程的支持。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IT链条,缺一不可。

而中国的IT部门就缺乏这块。因此,组织架构上的缺陷是第二个方面的困难。原来的组织架构存在的这种缺陷无疑会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因此,目前有一些企业逐渐体会到信息部门光有会懂技术的人员还不够,还要有懂业务的人员。但这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关,例如IT人员地位偏低,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业务人员不愿意从事IT工作。这也不符合人才使用的规律。

(三)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高层认识不足

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的集团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确实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事实上,我的感觉,目前中国电力高层对新技术、新观念比以前更容易接受,也认同信息化的各种理念,如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他们更注重资本的运作效率、设备的管理效益等。但误区也不是没有,突出的一点是他们还普遍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信息部门的事情,没有关注到其实应该选派更懂专业的人员。其次,我觉得领导层普遍缺乏从规划层面上的介入。规划其实是最重要的,这是推动整个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规划一旦定了之后,后面的实践可以由专业人员完成落实。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领导在IT规划、ERP规划中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他们没有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非常应该去亲历亲为的过程,他应该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参与的过程,他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管理业务上的问题去思想和落实。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大型电力企业的领导最关键的工作就在于抓规划,不但要抓未来五年的业务规划,还应该抓信息化的规划;业务规划与信息化规划同样重要,信息化规划并不附属于业务规划。这是我感觉到的一个蛮大的认识上的误区。

(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从2002年以来,国内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建设一直呈现迅速上升的态势,各地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ERP、OA、计费系统、营销系统等各种应用开始在电力企业中逐渐普及。由于各省市电网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往使一个电网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看似简单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事实上,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在实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电力集成查看更多>SG18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