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物联网的危机:警惕跨国巨头的攻城掠地

2012-09-11 11:45来源:CIO时代网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IBM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网络像空气,无处不在,我们一边呼吸它,一边却失去了控制权。”5月9日,坐在北京大望路的办公室里,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首席顾问王煜全忧心忡忡。在他看来,通过物联网,跨国巨头们已给中国带来越来越强大的威胁,传统的经济和安全边界正被悄然颠覆。

此时,一架国航客机正划过云层飞向中国西陲。客舱里,IBM大中国区业务经理张容(化名)闭目养神。最近,IBM力推的“智慧地球”在中国形势大好,无论地方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从去年的观望转向“砸钱”实施,张容不得不在各地“转战”.业绩直线上升的同时,他的睡眠时间急剧下降,只得每天在飞机上抓紧时间补觉。

对于“智慧地球”在中国的火热,业界普遍认为,在芯片、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国还远远落后,部分领域甚至未实现“零的突破”.而且,直到现在,物联网仍不成熟,缺少商业模式,安全机制更屡被业内人士质疑,“如果现在就规模化物联网,占便宜的还是外资巨头。”

知情人士透露,有关物联网安全的数份报告已送达决策层,并得到高度关注。

“对外国的新理念和新战略,要有所警惕。”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公开表示,美国正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所以必须警惕“智慧地球”.

李毅中指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以抢占主动权。

事实上,本土的努力早已开始。5月11日,逾70家机构和企业代表云集苏州,讨论最新的物联网标准进展。在会上,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在标准的制定方面,中国已经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

前路依然漫长。

“必须发展物联网以应对国际威胁,但如果在不成熟的现阶段贸然推广,也可能将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拖入深渊。”一位业内人士说,“需要合理规划,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颠覆者的战争

“目前,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

“现在最大的矛盾在于,高层还没有定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已经普遍向‘智慧地球’示好。”一位政府人士如是说。

“智慧地球”的本意,是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确立未来竞争优势。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Palmisano)明确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希望通过加大对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振兴经济并确立美国的未来竞争优势。在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积极回应后,这一计划随后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

一个月之后,“智慧地球”就将触角全面伸向了中国。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并针对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物流)和银行6大领域推出针对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