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
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有序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1.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大中型煤矿要配套建设选煤厂,鼓励在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在大型煤炭基地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选煤厂。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推广先进的型煤生产应用技术,加强褐煤提质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完善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技术装备标准,提高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用煤产品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
2.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建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升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水耗和煤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支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和示范。
(六)推进瓦斯抽采利用,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加大煤层气(煤矿瓦斯)勘探开发利用力度,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建立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推进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小煤矿兼并重组。完善瓦斯抽采利用标准,全面实施高瓦斯矿井规模化抽采工程,建成 36 个年抽采量超过 1 亿立方米的规模化抽采矿区。支持煤矿瓦斯民用和发电,加快煤矿区瓦斯管路联网,集中规模化利用。鼓励低浓度瓦斯利用,开展乏风瓦斯利用试验及示范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参与煤层气勘探开采,鼓励外商和民营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和资金投资煤层气开发,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大华北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加快开展新疆地区低阶煤盆地、西南高应力区和中部低渗透三软煤层煤层气勘查与开发评价。重点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成寺河、潘河、成庄、潘庄、赵庄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宁、郑庄、柿庄南等重点项目,配套建设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的集输管网。
(七)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大中型矿区内,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利用矿井水等资源,发展电力、建材、化工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煤-焦-电-建材、煤-电-化-建材等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园区。合理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高铝煤炭资源,推行定点集中利用,建设煤-电-铝-建材一体化循环经济园区。扩大煤矸石井下充填、复垦和筑路利用量。在大型选煤厂周边地区建设洗矸、煤泥和中煤综合利用电厂,新增装机容量 5000 万千瓦。201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量 6.1 亿吨,利用率达到 75%以上。其中,电厂利用 3 亿吨,煤矸石制建材利用 1 亿吨,煤矸石井下充填、复垦和筑路利用 2.1 亿吨以上。力争利用含铝粉煤灰约 1080 万吨,形成氧化铝年生产规模 360 万吨。
2.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区的要求,切实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推进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治转变。重点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结合新农村规划建设,做好村庄搬迁。高硫煤、高砷煤要采取洗选加工等措施降低含硫量、含砷量,集中利用、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基本完成内蒙古、宁夏、新疆煤田灭火工作。
(八)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重大成套装备研制,提高煤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加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突水机理、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深井钻井和井壁支护、煤矿围岩支护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
2.开展技术攻关。开展煤炭资源的高精度勘探、煤层气储层压裂工艺、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害防治、深井热害防治等技术攻关。支持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地下气化采煤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
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广年产 600 万吨采煤工作面、年产 400 万吨选煤系统等成套技术与装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广中小煤矿机械化成套技术装备、先进的人员安全防护和矿山救护技术装备。积极推广煤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技术。
4.推进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重点开展年产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装备、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装备、短壁综采装备、煤巷快速掘进与支护成套装备、矿井新型辅助运输装备、矿井信息网络自动化系统,以及关键元部件的研制及示范应用。开展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大型装备的研制。
(九)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加快建立全国煤炭应急储备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1.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整顿煤炭流通秩序,取消违规收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衔接,优化煤炭物流节点布局,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在煤炭生产、消费集中地和主要中转地,建设具备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煤炭物流园区。鼓励煤炭企业之间、煤炭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推进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建立完善定位明确、功能齐全、信息灵敏的煤炭交易心。
2.建设煤炭应急储备。按照辐射范围广、应急能力强、运输距离短、储备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要求,在沿海、沿江、沿河港口及华中、西南等地区,加快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煤炭储备工作的引导和规范,建立全国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确保储得进、管得好、用得上。
(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多元发展、互利共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煤炭国际贸易。
1.加强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参与境外煤炭资产并购,加大境外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提高境外权益煤炭产能。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投资境外煤炭加工转化项目,延伸产业链。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结合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开展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
2.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承揽境外煤矿建设、技术改造以及运营管理,带动先进技术和大型装备出口,促进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境外煤炭装备制造基地、零配件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3.拓展煤炭国际贸易。坚持市场化原则,巩固和发展与主要煤炭资源国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鼓励进口。鼓励沿海、沿边地区拓展煤炭进口渠道,保障进口煤源稳定可靠。北方地区适度出口。
五、环境影响评价
(一)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煤矸石、煤矿瓦斯和矿井水排放,以及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陷。东部(含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大多数煤矿位于平原地区,主要环境影响是地表沉陷。2015 年,东部(含东北)地区产生煤矸石和煤泥 1.27 亿吨、矿井水 10.24 亿立方米、煤矿瓦斯 31.12 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沉陷面积 0.93 万公顷。中部地区。山西煤炭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较脆弱,主要环境影响是地下水径流破坏、潜水位下降和地表水减少,煤矸石和煤矿瓦斯产生量大。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5 省主要环境影响是地表沉陷和瓦斯排放。2015 年,中部地区产生煤矸石和煤泥 3.21亿吨、矿井水 22.49 亿立方米、煤矿瓦斯 83 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沉陷面积 2.69 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 2.83 万公顷。西部地区。除广西和西南地区外,均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环境影响是地下水径流破坏、地下潜水位下降和地表水减少,引起地表干旱、荒漠化和植被枯萎,煤矸石和瓦斯产生量大。2015 年,西部地区产生煤矸石和煤泥 3.52 亿吨、矿井水 38.19 亿立方米、煤矿瓦斯 91.15 亿立方米,形成土地沉陷面积 4.18 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 4.39 万公顷。
(二)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
1.制定规划,减少污染源点。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集中排放,集中治理,减少污染源点,降低排放强度。
2.优化设计,减轻环境影响程度。依靠技术进步,采用井下充填、以矸换煤、保水开采等新工艺和新技术,优化设计,减轻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破坏,减少煤矸石和矿井水产生量以及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陷等。
3.加强治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新矿区、新矿井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三同时”和环境保护措施。生产矿区、生产煤矿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补建环保设施,做到当年排放当年治理,并逐步偿还历史欠账。加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利用,发展生物复垦和生态复垦。
4.突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煤矿瓦斯)等综合利用发电,充分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建材,大力发展井下采空区和地面沉陷区煤矸石充填。加强矿井水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选煤厂全部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5.建立机制,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矿区碳汇林绿化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治理责任。制定专项规划,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对历史形成的环境欠账,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4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关税风暴中再议我国油气进口安全市场供需✦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降温✦全球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3月国内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迎近3年来最大降幅行业资讯✦油气勘探开发取得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部拟对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14日-2025年4月18日(5个工作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
4月18日,陕西能源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17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5年度投资计划。该计划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大部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88.26亿元,股权投资计划预算总额为68.94亿元,涵盖新设公司、对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增资以及可能的股权收购等。公司强调该投
日前,山西晋中市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3%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详情如下: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陕西能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530.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完成原煤产量2356.28万吨,同比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231.56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电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67亿元,同比增长19.62%,煤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晋中市人民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实施煤电行业碳达峰行动。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和煤电基础性调节作用,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继续加强煤炭保供任务日常监测和调度管理,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夯实煤电机组保供基础,协调督促发电供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4月17日,随着福建公司内陆地区首个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沙县富口2.2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顺利发电,集团公司在福建省总装机容量达1001.68万千瓦,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截至目前,集团在闽总装机约占全省1/9、位列全省第二,火电装机约占全省火电装机1/5、位列全省第一。作为集团在闽唯一省公司,福建
煤炭市场供给端收缩,主产区煤矿增量空间有限;且在安全、环保等多重监管下,煤炭生产释放受限。下游客户刚需采购,终端企业需求偏弱;在成本支撑下,煤价连续半个月走平,保持震荡维稳运行。大秦线检修正酣,若无天气因素影响,下旬,环渤海港口库存会有所回落,优质煤继续保持紧缺状态,支撑着煤价不
煤炭发展迎新“增长极”中煤协预计2028年前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平台期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并对2025年煤炭市场走势进行分析研判。面对“十五五”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29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发布关于责令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停产整顿的公告,详情如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关于责令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停产整顿的公告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对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监察时,发现该矿存在重大事
10月24日,贵州省能源局于官方网站发布《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底线原则,守护好青山绿水,培育好金山银山。依法妥善处理现有矿区与各类保护区的关系,对保护区内煤炭矿业权
贵州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目标,能源工业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巩固。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电力清洁高效发展实现从“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转变。成品油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将在我国的碳减排任务中肩负更大的责任。
风沙荒漠区,摇身变为鸟类休养生息的生态家园、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家园、周边市民休闲娱乐后花园、农业产业示范园,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环境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这张榆林绿色生态产业新样本,正逐步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成为外地考察团纷至沓来观摩学习的打卡地。新名片的诞生,不仅凝聚着地方政府和农户们的辛勤汗水和决心,更彰显着心怀“国之大者”金鸡滩煤矿的责任担当。
“请你集团与冀中能源集团协商,对其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河北省国资委日前对河钢集团、开滦集团、河北港口、建投集团等四家公司下发的一则通知,让冀中能源集团近年来密集发债一事再度成为行业焦点。(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作者:武晓娟)据记者了解,为解决资金问题,冀中能源
摘要: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也是矿业大国。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煤矿矿井水排放量约71亿m3,占各类矿井水排放总量的80%以上。顾大钊指出,我国煤炭行业年矿井水利用率仅有25%左右,每年损失的矿井水量约60亿m3,而我国每年工业和民用缺水总量约100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关键阶段,打造煤炭行业升级版势在必行。而打造煤炭行业升级版,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当前,煤炭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煤炭行业升级版。打造煤炭行业升级版,要面向“十四五”,必须坚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基础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简单地“去煤化”并不可取,转型升级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进一步改革升级,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来源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主体能源,但其在能源中的占比缓慢减少。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指出,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科技进步、国家治理大气环境、节能减排,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今年煤炭消费增速将有所下降。(来源:微信公众号“
千万吨级大型煤矿年产能合计6504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8.63%数量总计40处占全国总量的0.98%千万吨级大型煤矿建设年产能合计1454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4.48%数量总计11处全国生产煤矿年产能合计349089万吨煤矿数量为4070处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
煤炭发展迎新“增长极”中煤协预计2028年前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平台期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并对2025年煤炭市场走势进行分析研判。面对“十五五”
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召开2024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协会会长梁嘉琨,党委委员张宏出席会议。发布会由张宏主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负责同志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
2025年1-2月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3月28日,新疆公司召开2025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举行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煤新疆分中心揭牌仪式,与新疆工程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委会副主任、伊犁州政协党组书记胡开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中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7.7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97万吨。原煤生产增速加快。据海关统计,1-2月全国进口煤炭7611.9万吨,同比增长2.1%。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3.9亿吨,同比增加2570万
煤炭供强需弱,煤价震荡寻底——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5年1—2月份,原煤生产增速加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7.7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春节后煤矿复产速度明显快于需求恢复,主流煤矿
夯实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基础(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曲艺)日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显示,2024年,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有效实施,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记者注意到,2024年化石能源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x2014;#x2014;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平稳增长,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夯实了根基。煤炭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表示,煤炭行业要在推进“零碳矿山”建设上下功夫、闯新路、做示范,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零碳园区”政策带动下,部分省份和煤炭企
近日,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榆北中能公司袁大滩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获得批复,生产能力由800万吨/年核增至1000万吨/年。榆北中能袁大滩矿业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质储量11.9亿吨,设计可采储量5.5亿吨。近年来,榆北中能袁大滩矿业主动适应煤炭行业发展新趋势,始终坚持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开
产地方面,坑口煤价跌幅放缓。重要会议召开之际,煤矿安全检查增多,少数煤矿生产受影响。近期,冶金、化工等行业按需采购,站台发运户采购需求有所好转,部分优质煤矿库存压力减轻。但目前电厂去库缓慢,需求低迷,中小贸易商谨慎观望为主,部分煤矿销售一般,价格继续承压。(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
2月26日,新疆能源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准东露天煤矿分别取得3000万吨/年、3500万吨/年采矿许可证,为矿区依法合规生产及产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准东煤田西黑山矿区东部,是昌吉州能源保供的骨干企业。矿田东西平均长9.4千米,南北平均宽7.5千米,面积74.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