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农电报道正文

一个村庄用电的变迁

2012-12-04 11:43来源:河南省尉氏县供电局作者:马俊芳关键词:尉氏县供电局发电机组电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家庭作坊到大企业

丁庄村是尉氏县远近闻名的民营经济先进村,年均上交税金50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冀灿平介绍说:“在这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俺村20多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就增加了两台公用变压器和一台专用变压器,总容量达到了1200千伏安,以前用电难问题已成为了历史,电费比原来降低了,全村原来的近百个家庭作坊式个体企业,全都建成了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以每年60%的速度递增,用电量连年翻番。”据了解,2008年,丁庄村民营企业产值超5亿元,上缴税金2000余万元,成为开封市的村级纳税大户,农民人均收入近7000元。就连发生世界金融危机的今年1至8月,全村签约订单已达2000余万元。现在,全村拥有各类小轿车50多辆,就连豪华、高档的“奔驰”牌轿车也开进了普通农民家。该村金鑫有色金属冶炼厂经理赵军动情地告诉笔者:“俺这儿原来用电不正常,冶炼金属都是小打小闹,干一年也见不了几个钱。现在可中啦,电够用了,电压稳了,一月收入顶过去一年,这一要感谢党的政策好,二要感谢上级电业局对村里的大力支持……”

该村村主任赵喜超说:“自俺这电气化村建成后,洧川供电所经常在我们村专门举办安全用电知识讲座,并免费为企业、农户上门维修服务,让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用电经济又环保的好处,而且避免了电气故障维修的后顾之忧。”

从手摇机器到推电闸

近日,笔者一行在丁庄村看到,道路两旁整整齐齐的新楼房显示着村里的富裕,田里井房一侧的用电闸刀整齐划一。

村会计主任赵建生介绍说:“以前村民浇地,用的差不多都是柴油机,不光掏劲儿大,还花钱多,弄不好在摇机器时还要被摇把打伤胳膊,现在可好了,电足了,村里建成了地自动喷淋示范田,把电源线接到了庄稼地头,几家农户共用一条主管,各户配备相应的喷水带。需要喷洒灌溉的时候,村民只要接通水泵电源,打开阀门就可以自动喷洒,有时候,村民甚至连地头都不用去,在井房就可以完成操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哪有农民种田不去地里的?可在我们这里,现在再正常不过了。”

丁庄村有着上千年的传统式磨豆腐历史,有“秤钩豆腐”、“麻绳豆腐”之称,原来是几户联合买一台柴油机带动一个发电机磨豆腐,一来麻烦,二来效率低,收入还小。现在,村里实现了电气化,做豆腐生意的农户由过去的10来户,发展的现在的30多户,产品远销到郑州、开封、洛阳等地,产量和效益比过去提高80%左右。做豆腐专业户关义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家从事磨豆腐已有五六十年光景,自从用电动机带动石磨磨豆腐,真是又快又卫生。通过磨豆腐致富后,俺家里盖起了楼房,又购买了很多家用电器,原先村里的电压却很不稳定,平时电器光跳闸,遇到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的日子,停电更是常有的事情。这几年,就很少停电了,这电磁炉、电冰箱、空调同时开动,也不用担心跳闸了。

短短的几十年,丁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电灯亮了,电价降了,经济发展起来了,服务水平今非昔比了,企业面貌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富了,在这里所听到和看到的有关电力方面的事真让人欣慰,一户一表,动力电,照明电,优质服务……电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大踏步前进的动力。

丁庄村用电的变迁是电力事业前进道路上壮美的风景,崭新的农村电力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业中彰显魅力,同时折射出建国以来祖国各个领域在发展的缩影。

作者: 马俊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尉氏县供电局查看更多>发电机组查看更多>电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