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弃风限电风电业三角债愈演愈烈

2013-03-01 11:58来源:中国工业报关键词:风电并网限电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度电成本渐成核心指标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我国的风电行业开始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消纳困难、弃风限电严重、产业链资金压力加剧、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等。

在全行业面临亏损风险,发展增速开始放缓的情况下,风电度电成本在业内的关注度逐渐上升。

日前的斯维奇度电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跟以往只关注风电的千瓦造价不同,目前,度电成本越来越受到风电开发商、投资者和风场运营商的青睐。

“在欧洲,度电成本是开发商做决策时非常看重的一个因素,当下这一因素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对中国的开发商而言,度电成本已经成为他们选择风机设备和系统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斯维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基宁表示。

而度电成本作为风电场建设的考量指标,能更加直接地衡量风场的投资收益,引导设备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风能利用率。

所谓度电成本,在杨校生看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风电场的造价,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工程的造价以及管理的成本,这些成本的总和摊到风电机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每一年,就是每年风电场所要发生的费用;二是风电场的发电量。“用风电场的年发电量除以每年摊到风电场的造价就是度电成本。”

据金风科技市场总监侯玉菡透露,在近来的招投标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关注度电成本的概念,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在选择风机设备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运行效率。“而在此之前,我们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单位千瓦造价的概念来做招投标的工作。”

在斯维奇市场总监JussiVanhanen看来,降低度电成本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降低整体的资金投资成本、设备运营和维护成本以及燃料成本,同时提高风电机组发电量。“而那些把降低度电成本作为首要任务的中国企业将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实际上,通过近几年的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下降很快。

据了解,一方面,风电机组的价格已从每千瓦6000多元下降到每千瓦3000多元;另一方面,随着风电机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电的转换效率和单位千瓦的扫风面积都不断增大。

“这些因素都应该使得我们的度电成本不断降低,但由于目前风电送出和消纳环节受阻,弃风严重,使得风电度电成本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根本降不下来。”杨校生感慨说。

■相关链接

风电已成我国第三大电源

即便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但2012年中国风电产业仍在平稳向前发展,并未停滞不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初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左右,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6413兆瓦。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0兆瓦,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表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走上了‘主战场’,进入了能源的主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

风能协会的初步统计显示,2012年新增吊装容量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分别为: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华锐风电、明阳风电、湘电风能,上海电气、远景能源、东汽、歌美飒、重庆海装。

其中,华锐风电的排名降为第三名,而远景能源则异军突起,从此前的第十五位飙升至第七位;在外资风机制造商中,惟有歌美飒一家挤进了前十名。

“2012年是统一认识的一年,无论是并网遇阻还是弃风限电,无论是资金压力还是市场低迷,根本上还是风电市场的消纳问题。”风能专委会理事长贺德馨表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治疗方案”,即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

2013年,是加快调整的一年,风电行业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仍会持续。“这一时期,对风电企业而言正是修炼内功的好时机,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运维服务能力以及稳步走向国际化等。”贺德馨提醒说。

在他看来,未来几年,随着行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及并网瓶颈的破解,我国风电产业将迎来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并网查看更多>限电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