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钢铁行业“碳交易” 机遇还是挑战?

2013-08-13 13:30来源:中国冶金报关键词:碳交易膜材料钢铁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增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无论是在国际市场遭受其他国家的碳关税贸易保护,还是在国内面临的强制实施“碳交易”,企业成本都会增加,通常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是由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或采购价格更高的环保型生产原料等产生的成本;隐性成本主要指企业因参与“碳交易”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如放弃生产部分碳排放较高但却能给企业带来更高利润的产品。“碳交易”的施行会使相当一批能耗高、效益低的中小原材料企业被市场淘汰,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也会因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而增加研发成本。所以,短期内企业将面临生产经营压力。

出口竞争力下降。钢铁属于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密度相对较高。推行“碳交易”导致的成本压力将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将使我国钢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削弱,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冲击。

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碳交易”的推行,短期内对我国钢铁企业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则可以加快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为推动我国原材料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机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更加紧迫。尽管实施“碳交易”将增加企业成本,但也可以迫使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产技术,提高能耗利用水平和生产效率,淘汰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碳交易”缺乏相关保障

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和责任义务,还蕴含着一个庞大的市场,世界各国竞争激烈,逐渐演变成发展权与主导权之争。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通过采取自愿协议、能源/二氧化碳税、排放贸易、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生产配额、能源效率标准、对可再生能源的直接资金鼓励等措施完成减排目标。其中,征收碳关税方式较为常见,它可以减少发达国家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减少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进口制造产品,这不仅维护了拥有先进碳减排技术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还有利于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份额约1500亿美元。而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因此,虽然中国提供的碳减排交易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但是这个巨大的“蛋糕”却被欧美分食。

“碳交易”也属于一种金融活动,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并创造经济效益。国外的经验表明,要想让这种经济手段发挥作用,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流动性,要有金融市场的支撑。但是在金融方面,中国的经验还很不足。现在,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碳金融概念开发相关产品,以便在未来庞大的“碳交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膜材料查看更多>钢铁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