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企业正文

华为:这里的一切都向着奋斗者倾斜

2013-09-27 08:59来源:IT经理世界关键词:华为信息技术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师制度在华为普遍存在,每当新员工入职,公司便会安排一位老员工,做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新人快速熟悉岗位与环境。谷冰和他的导师两人关系很好,在他看来,这位导师不仅给他传递了技能和经验,还有一种工作责任心和学习习惯的培育。“并不是每个导师都对新员工如此用心,我很幸运”。直到今天,两人依旧保持着很好的私交与联络。

在华为,三年、五年、八年是三个台阶。每过一个,能力和收入都会有明显提升。谷冰说,前两个,他都咬牙迈过去了。而他的导师正是在第五个年头离开。“我不知道外面世界多精彩,总之,里面的世界也不赖。”看了《士兵突击》后,谷冰学会了一句口头语:平常心。

他不承认自己身上有什么所谓的华为人的品质,在他看来,那些最多算是习惯。从入职开始,他习惯了利用周末时间学习新的技术和案例,习惯了三餐在食堂解决,晚饭后回公司加班。随后,他也渐渐习惯了少说多做,习惯了从拖后腿到带队前进,习惯了抢占会议室,习惯了PPT与日报周报,习惯一切都围绕在坂田基地周围的生活,购物、吃饭、理发、甚至是约会。

“我和我老婆第一次约会,就在万科城楼下的一间咖啡厅,她翻了一整本菜单,一直小声说太贵了太贵了。”谷冰总能笑着想起这个细节。常常有旅行社来公司组织家属出国旅行,因为华为员工大多没假期但有余钱,大家平时没时间陪伴家人,心里难免愧疚。旅行作为一种补偿,报名总是火热。“可惜我老婆总也不肯去,她太能省钱了,从第一次约会开始。”谷冰说。

奋斗的文化就在这些细节中点滴形成。首先在这座移民城市里,每个人几乎都是孤独的。由于没有什么成熟的社交圈子,与其无所事事,还不如工作学习。这就为奋斗留出了足够的精力与时间。然后是工作中的饱和任务,如果效率低就无法按时完成。这就让奋斗成为了一种需要。最后,工资+年终奖+股票分红的收入结构,让奋斗有了一个良性的引导。

当然,不能忽略掉一种叫做理想的东西,特别是年轻人扎堆的群体。谷冰、李非甚至周勇,他们都在自己身边看到很多主动性积极性高昂的奋斗者。除了收入之外,他们还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认可。谷冰说,当年在一场庆功宴上,团队负责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大卖,项目组里很多人当场都激动地留下眼泪。当时谷冰的领导把市场喜报打印成大幅海报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海报上面贴着公司的一句经典口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对于70后的陈宇来说,奋斗在华为是一件很热血的事情。1997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加入公司,用自己的话说,没有任何经验,公司里也没什么特牛的人,一切都要靠奋斗,靠自学。当时有一份叫做《华为文摘》的内部刊物,上面会刊登一些新员工的奋斗故事和取得的成绩。这对陈宇又是一种激励。“渐渐的,我们那代华为人身上,培养出了一种突破意识,就是别人干不了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来”。

即使2002年辞职离开,选择自己创业,陈宇依然感谢公司带给他的成长与变化。“做事讲流程”、“品质就是自尊心”等类似的理论,被他牢记,甚至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