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技术正文

信息化在供电企业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应用

2013-10-23 09:05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潘琪杰 王芳芳 史智萍关键词:信息化设备管理电力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设备技术改造后,所增加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所引起的设备运行价值不能同比增加时,该设备技术改造方案应予重新评估;

(4)出现上述第3种情况时,该设备应列入更新计划。

3.2 信息化在检修策略中的应用

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为状态检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状态检修注重对设备个性的把握,通过对个体的实际试验数据分析、缺陷情况、运行情况、历史数据等加以综合判断,给出该设备的综合状态评价。

EAM系统对每台设备生成一个“身份编号”,并记录设备的所有基本信息。如:设备台账、图纸、技术资料和有关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数据资料,曾经发生过什么缺陷,哪些维修人员对它进行过怎样的处理,处理设备的具体部件,使用的备品情况等。系统内还存储了所有设备各类相关运行数据及在线监测数据。如断路器故障开断电流,故障跳闸累计,红外测温记录等运行参数。

由于判断设备状况不仅仅是对“限值”的比较,更多是对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在实际运行中,趋势比“限值”更重要,特别在固定的“限值”不能确定的场合,对状态趋势的监视和判断将更有用。当系统中存储了设备历年来的运行记录及试验记录,就可以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横向(同一类设备之间)和纵向(同一台设备不同时期之间)比较分析,再结合设备缺陷及检修情况,状态检修专家系统就可以籍此对设备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因此,管理人员就能够随时、准确的判断出某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若某台设备需要进行检修,管理人员也可通过EAM系统查找要进行维修设备详尽的历史缺陷信息和维护信息并同时获得设备的全部运行数据和相关的各种技术指标。通过对这些长期累积的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就可以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失客观的进行消缺工作的安排。这样,设备的消缺方案就变得更加完善和有针对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化查看更多>设备管理查看更多>电力改革查看更多>